共産黨員都是相似的,活著是為了使別人更幸福,奉獻是為了讓世界更美好。風裏雨裏,他們始終在我們身邊

黨的第九十六個生日即將來臨。對於這個穿越百年風雲、帶領億萬人民走出“歷史三峽”的大黨,國際社會一直在追問其牢固的執政基礎和強大的治國理政能力從何而來。事實上,這不需要探究多麼高深的理論。看一看那些優秀黨員的故事,就能對此有所領會。

大山裏的女支書劉桂珍,她的目標是“讓村裏的老人有醫看,娃娃們有學上,村裏防洪防火有個跑腿管事的”。這位體重不到80斤的瘦小女人,挑上了39年鄉村醫生、29年鄉村教師、19年村支書、14年村主任的4副擔子,工齡加起來足夠“一般人幹兩輩子”。共産黨人的堅守,撐起了鄉親們的一片天。

基層黨建工作者韓青,念茲在茲的是“讓黨員找到黨組織這個溫暖的‘家’”。當年不到30歲的她,在向一家公司送黨員登記表時,得到的是前臺“我們是企業,這個跟我們沒關係”的回答。從此後,她以“服務”為切入口,開始了扎紮實實的黨務工作。一名共産黨員通過實幹煥發出的凝聚力,讓非公企業員工找到了信仰之家。

青稞專家尼瑪扎西,用自己的堅守履行著“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農戶家中”的信念。當西藏自治區年糧食産量突破100萬噸,這位天天撲在青稞地裏的“土專家”,心裏有説不盡的自豪。就像青稞育種一樣,共産黨人的基因在這樣的奮鬥中代代傳承。

有人説,時代變了,黨員的形象也在變。確實,伴隨著一日千里的發展速度,面對著深水擺渡的複雜局面,黨員所擔負的具體責任,必然要與時俱進。但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共産黨人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來未曾變過。從戰火紛飛中“那個時代最富有吸引力的革命者”,到“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沒有任何特殊利益”,再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廖俊波、谷文昌、李保國、牛玉儒、鄒碧華……在這張沒有盡頭的名單上,漸行漸遠的老黨員和他們的新同志,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共産黨對人民的承諾。

暴雨之中,堅持守護在井蓋被沖走的地方、預防險情的發生;10米高空,托舉住即將墜樓的兒童;母親離世,繼續照顧孤寡老人30年……他們也許是茫茫人海中熟悉而陌生的面孔,也許一生都沒有面對鏡頭的“高光時刻”,卻總能傳遞一種別樣的精神力量。共産黨員都是相似的,活著是為了使別人更幸福,奉獻是為了讓世界更美好。風裏雨裏,他們始終在我們身邊。

幾天前,有網站發起話題“那一年,你為什麼想加入中國共産黨”,引得不少人吐露心扉——“汶川地震時,科室讓黨員一線救災,我只能在後方支援,結束後我第一時間入了黨”“入黨的故事很簡單,因為我想跟優秀的人在一起提升自己,而現在我如願了”“我必須投身這個磅薄的時代洪流中”……我們為什麼要入黨?可能是時不我待的時代感召,也可能是被“特殊材料製成的人”撥動心弦。平凡的生活裏,日常的工作中,一旦我們加入這支隊伍,有了“共産黨人”這樣的稱號,那種聖潔與高尚所傳達的力量,足以支撐我們將責任、擔當和奉獻貫徹一生。

微紀錄片《我是誰》中這樣説,“我是離開最晚的那一個,我是開工最早的那一個,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個,我是堅守到最後的那一個,我是行動最快的那一個,我是牽掛大家最多的那一個……我是中國共産黨,始終和你在一起。”近9000萬同志聚在一起,足以凝成走向復興的堅強領導力量,而近9000萬黨員走向四方,也足以化作彰顯真善美的標桿和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