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校園貸業務的網貸機構一律暫停新發校園網貸業務標的,並根據自身存量業務情況,制定明確的退出整改計劃;

鼓勵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進一步針對大學生合理需求研發産品,提高對大學生的服務效率,補齊面向校園、面向大學生金融服務覆蓋不足的短板

近日,中國銀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加大校園貸監管整治力度,從源頭上治理亂象,防範和化解校園貸風險。

《通知》要求,從事校園貸業務的網貸機構一律暫停新發校園網貸業務標的,並根據自身存量業務情況,制定明確的退出整改計劃。與此同時,鼓勵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進一步針對大學生合理需求研發産品,提高對大學生的服務效率,補齊面向校園、面向大學生金融服務覆蓋不足的短板。記者了解到,未來未經銀監會批准設立的機構不得進入校園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也就是説,商業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等持牌機構均可以開展校園貸業務。

近年來,網際網路金融蓬勃發展,大學生超前的消費觀念和創業需求,網際網路貸款申請的便利使校園網貸快速發展,行業內出現了濫發高利貸、暴力催收、裸條貸款等違法違規現象,嚴重侵犯了學生的合法權益。“暫停網貸平臺開展校園信貸業務,禁止相關機構捆綁信貸産品,特別是放開正規金融機構進入大學校園,有助於形成‘良幣驅逐劣幣’,促進大學校園金融市場健康發展。”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表示,信用卡、助學貸款、消費貸款等都是商業銀行針對大學生這一客戶群體已經開展的金融業務,下一步應繼續優化和創新。

在董希淼看來,與網際網路平臺相比,商業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開展大學生信貸業務,具有多方面優勢,如資金成本較低,能夠提供較低的借貸利率;機構網點較多,便於提供服務和開展貸前調查;具有豐富的信貸業務經營經驗;風險管理較為規範,不會發生暴力催收等。因此,這些正規金融機構應成為校園金融市場的主力軍。

銀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銀監會將鼓勵商業銀行積極研究探索校園貸可持續經營模式,通過發展正規金融“正門打開”,把對大學和大學生的金融服務做到位。“今後一年時間裏,網貸機構陸續退出放貸業務,正規金融機構從政策性銀行到大型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儲銀行等會慢慢進入,地方上一些有優勢的城商行、農商行也會尋找新業務進入。”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表示,大學生群體不僅現在有資金需求,未來也可能成為中國金融服務的主力群體。網貸退出後,正規金融機構、銀行會加速提供服務,市場規模最簡單計算大約會有4萬億元,包括大學生學費、生活費、培訓費等。

此外,黃震表示,對大學生徵信、盡責調查、貸後管理、催收,還有由此産生的大學生行為分析、倒流、交叉銷售,都是十分龐大的服務市場。

《通知》要求,在整頓校園貸市場的同時,要抓好校園秩序管理與學生教育引導工作。各高校開展豐富的宣傳教育活動以引導學生科學理性消費,健全舉報懲戒制度以維護校園穩定秩序。“現階段,各高校應向每一名學生發放校園貸風險告知書並簽字確認,每學期至少集中開展一次校園貸專項宣傳教育活動,加強典型案例通報警示教育,讓學生深刻認識不良校園貸危害,提醒學生遠離不良校園貸。”

專家表示,信用是經濟身份證,是大學生隱形簡歷,大學生要養成良好的金融消費習慣,合理借貸、及時還貸,保持自己良好的個人信用記錄。“大學生要保護好個人資訊,不輕易對外提供,特別是不輕易在網上提供給非正規金融機構。”董希淼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