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新政遇“落地難” 專家建議:激發市場活力

2月8日,北京發出首張省級網約車平臺經營許可證,首約科技公司成為了首個獲得該許可證的網約車平臺。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新經濟給社會帶來的急劇變革和利益格局調整,在網約車領域體現得十分充分。一方面,新經濟的平臺化、網路化特點擴大矛盾影響的範圍、深度,另一方面,網約車新政涉及面廣,利益博弈增加了新政落地難度。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實施已逾半年,不少地方政府的實施細則依然沒有出臺,一些已出臺細則但門檻較高的城市,網約車新政面臨“落地難”。

不少業內人士和專家建議,應充分意識到網約車為代表的共用經濟對社會就業的拉動作用和社會管理模式的變革作用,建議用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

部分城市網約車新政“落地難”

記者了解到,截至2017年4月24日,已有85個城市出臺了網約車實施細則,115個城市完成徵求意見,還有100多個城市尚未完成徵求意見。

在一些出臺新政的地區,政策落地依然面臨博弈局面。記者了解到,政策要求與平臺利益之間博弈的主要焦點有二:一是否落實戶籍、車輛、軸距等要求;二是接入監管平臺的運營數據需要達到什麼程度,包含哪些內容。

實際操作過程中,一些城市考慮到本地計程車市場容量和城市發展戰略需求,在司機戶籍、車型價格軸距等方面進行了較多限制。一些平臺測算發現,在門檻較高的城市落實新政,其網約車運力將減少90%以上,對平臺來説可謂打擊沉重。

同時,網約車的平臺化特徵打破了過去“公司就在本地”的傳統,網約車平臺如果沒有在當地設立子公司,地方管理部門在監管時有可能找不到溝通對象,加劇了解決問題的難度。

另一方面,以網約車平臺為代表的新經濟借助補貼和融資快速搶佔市場份額,但這種快節奏在短時間內對傳統計程車行業平衡格局帶來較大衝擊。同時,在一些較高門檻地區,對網約車司機也造成了較大的“擠出效應”。這些因素導致部分地方巡遊車司機與網約車司機不斷産生摩擦。

網約車新政影響群體廣泛。據滴滴出行統計,截至2017年2月,滴滴平臺上司機註冊總量達到1750萬以上。滴滴平臺上活躍司機200萬,每人平均日收入超過160元,而全國各個城市計程車司機總數也達到200萬人。與此同時,滴滴背後還有數以千計的軟體和演算法工程師。

各方對網約車新政反應不一

記者了解到,全國各地新政落地的情況千差萬別,各方對網約車行業的看法也出現了搖擺。

一些地方新政已經過了執行期限,但不合規網約車仍在運營,巡遊車司機不知道要不要留守本職工作,網約車司機則不知道自己要不要轉行。

據北京市交通委運輸局統計,網約車出現後,巡遊車駕駛員收入從2013年的6500元左右,下降到2016年上半年的4500元左右。2014年至2016年,駕駛員隊伍流失將近1萬人。不過,計程車運營情況近期有所好轉。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滴滴高層表示,新政出臺後,滴滴網約車業務也出現了大幅下滑,司機在大量流失。

與此同時,乘客對網約車的選擇也出現搖擺。據介紹,2017年春節前,一些大城市乘客日均計程車呼叫次數從30多萬暴增到90萬,計程車在滴滴平臺的應答率僅為40%。此外,新政逐步落地後,滴滴快專車運力減少,應答率從2016年10月的90%降到2017年3月的50%左右,極大降低了乘客的出行體驗。

資本市場也開始猶疑,“摸不透”網約車平臺的市場前景。介於新政對市場的影響,不少網約車平臺企業的市場估值都有所下滑,也影響到了企業在國內外佈局。一些業內人士表示,國內風投資本對於網約車等分享經濟的熱潮已經有所消退。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