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作共贏譜寫香港繁榮穩定的美好篇章

——中信集團在香港投資、經營和發展紀實

中信集團董事長 常振明

香港是國際知名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長期發揮著溝通中國與世界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而在鄧小平先生親自倡導和支援下、由榮毅仁先生創辦于1979年10月的中信集團,既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産物,也是中國改革試點和對外開放窗口之一。因此,中信集團與香港存在著天然的必然聯繫。中信集團成立伊始,就把香港作為投資經營、拓展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基地。自1980年5月成立中信香港公司以來,借助香港良好的市場環境、完善的基礎設施、雄厚的資金資本和人才等資源,中信集團在港業務迅速發展,投資經營涉及金融、貿易、航空、基礎設施、電訊、地産、服務業等多個領域,在依託香港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助力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為促進香港平穩回歸和保持繁榮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目前,中信集團在港註冊企業433家,在港業務總資産近5000億港幣,是香港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力量。

一、積極佈局,維護穩定,支援和服務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之一,資本市場發達,資金融通便利,金融國際化程度高,監管政策體系完善。中信集團高度重視香港金融業務發展機遇,積極在香港佈局金融業務;在歷次金融危機中,勇於擔當,妥善處理遇到的金融風險,有力維護了香港金融市場穩定。

(一)創造“嘉華模式”,發展商業銀行業務。20世紀80年代初,香港多家銀行遭受擠兌、出現危機,這次危機規模大、歷時長,沉重打擊了香港銀行業。在此背景下,中信集團于1986年3月成功收購資不抵債、瀕臨倒閉的香港嘉華銀行,創造了香港處理“問題銀行”樣板的“嘉華模式”。中信集團收購後的嘉華銀行短期內快速復蘇並扭虧為盈,各項業務穩步發展。在此基礎上,2001年中信嘉華銀行收購香港華人銀行,規模和業務大幅擴大;次年7月,嘉華銀行與華人銀行合併,華人銀行更名為中信嘉華銀行,繼續經營整合後的銀行業務,中信嘉華銀行更名為

金融,成為一家金融控股公司和中信集團海外金融旗艦。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香港金融業造成不利影響,資本市場出現調整,中信集團推動中信國際金融從香港聯交所退市,向中信銀行轉讓70.32%中信國際金融股份,使旗下商業銀行業務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為中信嘉華銀行發展注入了資金和活力。2010年5月中信嘉華銀行更名為中信銀行(國際),成為中信銀行在國際市場發展的重要平臺。

(二)佈局證券、直接投資、資産管理等業務。作為中國本土最大的券商,中信證券以香港為平臺推進國際化發展。里昂證券是一家總部位於香港的歐資金融機構,主要在亞太區從事證券經紀、投資銀行及私人投資業務,2011年至2012年中信證券國際分兩次收購里昂證券全部股權,與里昂證券合作打造全球性投行和經紀戰略聯盟,開展跨境業務,從而使中信證券成為中國首家在全球主要市場擁有網路的證券公司。2012年7月,中信建投證券在香港註冊成立中信建投國際,在香港開展企業融資、資産管理、證券經紀等業務,搭建跨市場産品和服務平臺,為國內外客戶提供一系列的投資銀行産品和服務。此外,中信資本在香港重點發展直接投資業務,中信國際資産管理總部設在香港,專注于不良資産處置、自有資金股權投資和第三方基金管理業務。

2007年,中信國際電訊在港上市

中信國際電訊雇傭本地員工

(三)助力香港資本市場發展。中信集團積極推動投資企業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在借力香港資本市場的同時,也豐富了香港聯交所上市企業類型,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及國際資金進入香港。截至2017年5月底,中信集團直接或者間接投資的中信股份、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信資源、中信大錳、亞洲衛星、大昌行集團、中信國際電訊等9家企業已在港上市,在港上市公司市值近1萬億港幣,約佔香港主機板上市公司總市值的3.4%。其中,1990年中信香港集團收購了上市公司泰富發展,將其更名為中信泰富,並將大量優質資産注入,使其成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紅籌公司和第一個進入香港恒指成份股的中資企業。2007年4月,中信銀行在香港聯交所和上海交易所同步成功上市,成為繼中國工商銀行之後的全球第二家“A+H”同步上市的公司。2011年中信證券成功發行H股,是中國首家“A+H”上市的投資銀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2014年7月,中信集團將中信股份注入中信泰富實現在香港聯交所整體上市,是當時中資企業最大規模的跨境並購,也是香港市場最大規模的上市公司定向配售。整體上市後,中信股份遷冊香港,體現了中信集團對香港發展的信心。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信股份總資産達72,380億港幣,當年營業收入3,808億港幣,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431億港幣,是香港恒生指數成分股最大的公司之一。

信銀國際推出香港首個跨境銀行需求指數

(四)支援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香港是中央政府大力支援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中信集團和旗下企業配合特區政府推出多項人民幣創新業務。2005年中信嘉華銀行成為首家取得

人民幣牌照、向企業客戶及非內地居民提供人民幣服務的香港銀行。2009年中信嘉華銀行與中信銀行簽訂人民幣代理結算協議,並於次年完成香港銀行首宗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2010年中信銀行(國際)獲得首家香港金融機構在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存款證,並推出多項創新的人民幣産品和服務,包括首宗人民幣債券,為香港首只人民幣新股做國際配售結算安排。2014年中信銀行(國際)推出香港首個揭示內地企業與個人對於香港銀行服務需求變化的季度預測指數“信銀國際跨境銀行需求指數”,為內地及香港市場提供參考指標。2012年至2016年,中信銀行(國際)跨境人民幣結算總額由1074億元上升至1519億元,平均年複合增長率9%。此外,中信證券國際在香港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日均交易量名列前三位;2015年為蒙古共和國發行了首支人民幣高收益主權債券。

(五)多次成功化解危機,全力確保香港穩定。在香港投資經營過程中,中信集團旗下一些在港企業也曾經出現問題和危機,這在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是正常和常見的現象。面對這些問題和危機,中信集團沒有回避,而是敢於直面問題、全力解決危機,切實維護香港投資者、合作夥伴和廣大員工的利益。2000年,中信嘉華銀行因經營等原因瀕臨破産,中信集團採取一系列大刀闊斧的動作解決問題,短期內實現了利潤增長並步入良性經營軌道。2008年10月,中信泰富發生澳元期貨合約危機,股價暴跌,引發香港金融市場巨大震動和社會輿論高度關注,中信集團果斷實施所有解決方案,得到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證監會、聯交所和主要債權銀行的支援,並獲得中信泰富特別股東大會通過。交易完成後,中信泰富恢復正常運作,財務狀況漸趨穩健,業務順利推進,股價迅速回升。我親身參與解決這兩次問題和危機,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大局始終是我們在港投資經營、處理問題和危機的根本出發點。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