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香港回歸前,一些西方媒體曾預言香港回歸後會“死亡”。20年來,香港以事實打破了唱衰的預言——失業率近幾年一直保持在3.5%以下,基本實現全民就業。“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香港市民在城市的繁榮穩定中樂享生活,在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新時代更加自信。
讓發展紅利惠及全民
1997年剛回歸時,香港的財政儲備是3700億港元,2017年香港的財政儲備達9537億港元。20年來持續、穩定的發展,讓香港有了雄厚的“家底”。有人問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香港為何沒有用這筆錢給市民發“紅包”?陳茂波坦言,曾經考慮過這樣的做法,但覺得把資金有目標地投出去比分下去更能惠及全民。“香港步入老齡化社會,單是65歲以上的老人就佔人口的16.2%,擴建醫院和老人設施我們就預留了300億港元。”陳茂波舉例説。
香港醫療體系健全有效。在彭博2016年發表的報告中,香港在55個經濟體系中被評為最高效的醫療系統。未來10年,香港預計將用2000億港元推行醫院發展計劃,興建新醫院,擴展醫療設施和服務。
在九龍啟德發展區C地盤,兩棟大樓沿海濱拔地而起,特區政府的又一重大民生項目——香港兒童醫院即將建成。這是香港首間專門收治疑難、罕見病症兒童的專科醫院。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是這家醫院的設計和承建方,公司總經理張明介紹,醫院總投資130億港元,建成後可提供400個床位,提供住院和日間醫護服務,採用非院舍形式和適合兒童活動的設計,為病童及其家人提供舒適的環境。
今年8月份,香港將開始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把免費教育擴大到3年的幼稚園教育。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接受採訪時説,教育投資在特區政府的經常開支中居首,佔整體開支約兩成。香港1997年教育開支大概373億港元,2017年已經增加到780億港元。
正在建設的西九文化區坐擁維港美景、佔地40公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文化區2013年獲准開建,正在建設中的設施包括戲曲中心、藝術公園以及其中的自由空間、演藝綜合劇場等。”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營運總裁陳惠明説,特區政府投入逾200億港元開發西九文化區,願景就是為香港提供一個充滿活力的文化區,既能為當地的藝術創作提供互動、發展及合作的平臺,也能舉辦和製作世界級的展覽、表演和文化活動。
體育賽事、文娛康樂活動、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各種表演,香港人可選擇的文化藝術活動可以説是應有盡有。香港作為國際文化藝術都會的地位不斷提升。
既要安居,還能樂業
房價高、租金貴在香港是常常被提及的問題。特區政府通過多管齊下的規劃,開拓土地資源,增加房屋供應,建設新發展區,以改善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
行政長官梁振英認為,香港房價高、租金貴,最大的原因是供應跟不上。特區政府過去5年通過重新規劃土地和開闢土地來增加土地和房屋的供應。他預計,未來三四年公共房屋的供應量將比5年前他上任的時候增加50%。
“我們每年都會更新長遠房屋需求推算,制定逐年延展的十年新增房屋供應目標。未來10年的總房屋供應目標為46萬個新單位。”署理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邱誠武説。
據統計,香港有45%人口居住于公共租住房屋或資助出售單位。
“金融、貿易物流、旅遊、專業服務是香港的四大支柱産業,但並非每個人都擅長這些行業,所以香港經濟要更加多元化,要推動新興産業發展來創造更多就業選擇,尤其是針對年輕群體。”陳茂波表示,科技創新和創意産業是近幾年香港重點推動並很有潛力的新興産業。
據香港特區創新及科技局副局長鐘偉強介紹,香港財政預算2016年在創科領域投放180億港元,2017年又預留出100億港元。截至2016年年底,香港已有16所獲國家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以及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特區政府每年還撥款超過1億港元支援香港與內地的大學機構合作與人才流動。
特區政府于2009年在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成立“創意香港”,推動香港創意産業的發展。“創意香港”助理總監馮永告訴記者,香港中西文化匯聚,是創意者理想的交流地。特區政府為資助和推動創意産業發展,推出了“創意智優計劃”、電影發展基金、設計創業培育計劃等。作為專門負責創意産業發展的機構,“創意香港”通過栽培創意人才、促進創意企業成立、推廣本地創意産業、營造創意氛圍等多方面推動業界發展。
關愛共融的社區文化
回歸20年,香港美麗更勝往昔,社區內外洋溢著暖意。
在香港,每340人中就有一名社工,遠超西方發達國家的水準。香港的特色在於,超過九成的社工隸屬於各個社區服務機構,在特區政府的政策引導下完成社會服務。
社區內外,互幫互助,一直是香港特區政府提倡的。
許榮茂有很多頭銜,最近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傾注在了新家園協會會長的工作上。新家園協會是致力於服務新來港及少數族裔人士的慈善機構。
“協會成立7年來累計籌集善款突破4億港元。”許榮茂自豪地説,新家園協會會員已超過13萬,服務人次逾140萬,包括協助即將移居香港、新來港人士和少數族裔適應文化差異,解決住房、求學、就業及法律等系列問題,成功營運了香港及內地共13間服務處和支援中心。
扶貧助弱是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之一。特區政府在2012年重設扶貧委員會,協助政府開展扶貧工作。委員會轄下的關愛基金為有經濟困難的市民提供援助,並獲政府注資200億港元。
“我們加大力度支援和支援貧窮人口,2013年設立了一條官方貧窮線,並用這條貧窮線去衡量特區政府扶貧的工作成效,這是沒有先例的。”梁振英説,特區政府今年在社會福利方面的開支比起5年前增加約71%。
特區政府不斷推出扶貧助弱措施:2013年推出長者生活津貼,截至目前這項政策正惠及約44萬名長者,約佔65歲及以上長者的四成;2016年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鼓勵持續就業,自力更生,並聚焦有青少年及兒童的家庭,以緩解跨代貧窮。
20年實踐充分證明,“一國兩制”最符合國家利益、最符合香港情況、最有利於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