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心靈疲憊的歸宿,家是遮風擋雨的港灣。有的人尋尋覓覓,有的人輾轉奔波。對於很多人來説,香港就是這樣一個溫暖的家。走過回歸二十年的香港,依舊充滿活力,散發迷人魅力,吸引不同的人以之為家,為之奉獻。

黎熾明,香港微縮景觀創作人。在他的手中,香港那些曾經的建築,過往的痕跡,以1:60的比例栩栩如生地重現在人們面前,這就是他最著名的“香港情懷”系列作品。

香港微縮景觀創作人黎熾明:因為香港變化得好快,從我們的童年到現在,好多事物都已經無影無蹤地消失了,你根本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消失。

  黎熾明創作的香港微縮景觀

香港微縮景觀創作人黎熾明:每次展覽都有很多人來看我們的作品,因為很多已經不見了,能拆的都拆.我們用我們的能力去做件微型作品出來,讓他們去懷念。香港這個城市很特別,地方小住著這麼多人,大家都很努力去工作,才會令香港有今天這個成績。

生於六十年代的黎熾明,是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父母兄弟都是這個都市裏的普通上班族,對他而言,香港是他的家園,更是他的驕傲。

  香港微縮景觀展覽吸引眾多民眾

十年之前,黎熾明還是一個建築模型設計師,偶然的機會讓他與微縮香港的創作結緣。2007年6月,受朋友之邀,他開始為一個名叫“關於灣仔事物”的展覽,著手做一個微縮模型,然而,他面臨的難題是,究竟做一個什麼模型才能代表灣仔呢?

和昌大押

  擁有120年曆史的和昌大押

和昌大押,這座已有一百二十多年曆史的南方唐樓,是曾經的當鋪,更是香港歷史的見證。就在黎熾明前往臨摹和昌大押的時候,一輛電車從門口駛過,而他的靈感也瞬間從天而降。

香港微縮景觀創作人黎熾明:恰逢2007年,就是十週年回歸的時候,一個電車上面有個廣告是十週年回歸紀念,我就覺得這個畫面好有意思。因為和昌大押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它前面的電車寫的是香港十週年回歸,所以我就做了這個場景。

新舊曆史的交錯瞬間,成就了黎熾明的第一個微縮香港作品。此後,越來越多的香港老建築模型由黎熾明手中誕生。

舊式的公屋和島嶼上的木屋村曾是很多香港人特有的溫馨回憶。

已經消失的碼頭,也曾是香港搬運工人出賣體力賺取家用的地方。

舞火龍至今還是香港每個中秋節必備的傳統項目。

和其他國際大都市的發展軌跡相像,幾十年來,香港的城市面貌越來越現代,遊客們欣賞的是維港的都會風光,經濟的發展也總是以鱗次櫛比的寫字樓為標誌,但是在黎熾明這樣的普通市民眼裏,街角的老店,市井的煙火氣才是屬於香港人自己的集體記憶。

香港微縮景觀創作人黎熾明:始終是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是自己的家,始終都會喜歡自己的家。希望將來的香港繼續繁榮下去,大家努力去工作,都會得到大家想要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