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年的精心打造,重慶武隆仙女山從一個人口不足300人的貧困村,搖身一變成為了常住人口3萬人的一座旅遊新城。仙女山旅遊度假區成為了武隆、乃至重慶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窗口。在武隆26日召開的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保護暨全域旅遊提檔升級大會上,武隆區委書記何平表示,綠色崛起之路,是武隆富民之路和興區之路,下一步將強力實施“綠色崛起、富民興區”戰略,逐步將武隆建成國際知名旅遊勝地和中國武隆國家公園。

  武隆區委書記何平。

十年再造一座新城

旅遊綜合收入增長45倍

2007年6月27日,在紐西蘭第31屆世界遺産大會上,由芙蓉洞、天生三橋、後坪沖蝕型天坑三個喀斯特系統組成的武隆喀斯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武隆‘申遺’之路充滿曲折和艱辛。”何平表示,正因如此,武隆更加堅定了把旅遊作為了區域發展支柱和富民産業的信心和決心。

就在這一年,武隆把仙女山作為縣城一個組團,全面啟動新區建設。十年來,武隆創造了僅用200萬元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金上百億元的奇跡,把一個建成區面積不足0.3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00人的貧困村,建設成為了建成區面積達1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萬人,旅遊高峰期達到18萬人次的一座旅遊新城,並成功創建成為全市唯一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時至今日,仙女山旅遊度假區已成為武隆、乃至重慶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窗口。在中國品牌建設促進發佈會2016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報告中,以世界自然遺産、國家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為支撐的“武隆旅遊”品牌價值被評估為330億元。

“10年來,武隆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既要生態,又要發展,處處踐行‘面上保護、點上開發’。”何平説,如今,武隆已成為全國唯一同時擁有“世界自然遺産”“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三塊金字招牌的地區。與十年前相比,旅遊人次從164萬人次增加到2450萬人次,增長15倍;旅遊綜合收入從1.67億元增加到75.16億元,增長45倍。

通過旅遊産業的帶動,拓寬了百姓增收致富路。何平透露,目前全區有3.1萬農戶、近7萬農民靠旅遊吃飯,實現了“旅遊做到哪,老百姓就富裕到哪”。武隆成功探索了旅遊廊道帶動、旅遊集鎮帶動、核心景區帶動等增收模式,吸納景區周邊農民發展特色小吃、特色農家、農産品銷售、旅遊産品銷售等商業,景區及周邊2萬農民通過旅遊實現了直接或間接就業。同時,大力實施鄉村旅遊富農村工程,已成功打造鄉村旅遊示範村(點)50個,累計帶動48個貧困村、2萬餘貧困人口實現增收脫貧。

  仙女山景區草原風光。武隆宣傳部供圖

堅持綠色崛起之路

建成國際知名旅遊勝地

“十年的歷程,為遺産保護和度假區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下一步武隆一定要在推動綠色崛起的道路上越走越寬。”何平説,仙女山度假區是武隆經濟社會發展的縮影,也是武隆堅持走綠色崛起道路的生態實踐和試點示範。10年的實踐證明,綠色崛起之路,是武隆越走越寬之路,也是武隆富民之路和興區之路。

下一步,武隆將強力實施“綠色崛起、富民興區”戰略,堅定不移地打好生態、綠色、旅遊“三張牌”,發揮在土地、農林、生態等資源上的潛力和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遊則遊,促進産業發展生態化,生態經濟産業化,加快建成“國際知名旅遊勝地、生態工業經濟強區、生態文明示範名區和山水園林旅遊新城”,建成渝東南生態經濟走廊的門戶區、先導區和橋頭堡。

同時,堅持把旅遊作為全區的主導産業和富民産業,按照“一心一帶四區一網”空間佈局,強力實施“山水結合、文旅融合、全域旅遊、全民興旅、國際品牌”五大戰略,提檔仙女山第一戰場,開闢白馬山第二戰場,鋪開鄉村旅遊第三戰場,以全域旅遊開創旅遊發展新格局,建成國際知名旅遊勝地和“中國武隆國家公園”。

在度假區提檔升級方面,將加速仙女山機場、土坎匝道、上山軌道、度假區交通樞紐等一批交通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星際未來城、陽光童年、印象小鎮、懶壩國際文化藝術公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深入推進旅遊形象、旅遊服務、旅遊産品、旅遊行銷、旅遊管理、旅遊環境國際化,著力把仙女山旅遊度假區打造成為戶外運動基地、文化創意基地、養老養生基地和教育培訓基地。

“‘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和‘世界自然遺産’兩塊金字招牌,既是榮譽,也是責任,更是武隆堅定扛起全市旅遊大旗、打造國際知名旅遊勝地的根本底氣。”何平表示,武隆將進一步強化“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切實抓好世界自然遺産的保護利用,不斷健全和完善各項配套設施,強力推進度假區提檔升級,加快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頂級旅遊度假區,為把武隆建成國際知名旅遊勝地和中國武隆國家公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