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香港”系列③
中國民族工商業先驅、創辦于洋務運動時期的招商局集團創造了眾多“第一”,組建了中國近代第一支商船隊,開辦了中國第一家銀行、第一家保險公司,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工業區……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現在,作為在港歷史最悠久的中資企業,招商局集團希望幫助香港中小企業走出去,“協作聯合,雁形出海”。
洋務運動時期,招商局集團前身輪船招商公司成立。光明網邱曉琴/攝
不忘使命,做改革開放“排頭兵”
其實,“中國改革開放第一炮”也是由招商局集團打響的。38年前,深圳蛇口六灣,可謂一片荒灘野嶺。1979年7月,一聲炮響打破了這裡的寂寞,招商局集團蛇口工業區基礎工程正式破土動工。
“實際上是炸山填海建港,吸收歐美一些當時的過剩産能。”招商局集團董事長李建紅輕描淡寫地描述“蛇口經驗”。然而,蛇口工業區的建立並不輕鬆。
招商局集團蛇口工業區打響“中國改革開放第一炮”
在蛇口工業區建設中,涌現了很多耳熟能詳的口號,諸如“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等,作為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工業區,蛇口工業區在不斷探索中走出一條新路。
“一般有港口的地方經濟都相對繁榮,我們在港口後建立産業園區,讓中小微企業可以做中國商品的轉運交易中心和加工中心,通過通關便利化打通一站式通關體系,把一些國際産能輸入當地經濟,改善當地經濟和民生。”李建紅介紹。
如今,在推動全國近40個城市升級的同時,招商蛇口跟隨招商局集團“走出去”,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發複製推廣“蛇口模式”。
其實,蛇口工業區只是招商局集團在改革開放浪潮中的一個縮影,作為一家業務多元的綜合企業,它相繼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商業股份制銀行——招商銀行,中國第一家企業股份制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等,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嘗試。
“招商局集團作為在港央企,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在中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立足香港,聯繫兩地,為香港的經濟繁榮發揮了央企應有的作用。”李建紅談到,香港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還有自由港、自由經濟的營商環境的金融優勢,所以招商局集團等在港中資企業,能夠與各大企業在同一個平臺進行國際化競爭。
開拓創新,與港企“雁形出海”
招商局集團“與祖國共命運,同時代共發展”
從洋務運動到改革開放再到香港回歸祖國,招商局集團一直“與祖國共命運,同時代共發展”。作為招商局集團掌門人,李建紅對香港回歸祖國20年來營商環境的變化感觸頗深。
“20年來,許多內地企業來到香港,通過香港進入全球。同時,中央對香港的大力支援,也讓許多境外企業通過香港,享受到政策、金融、開放上的不少優惠政策。”李建紅回憶。
回歸祖國20週年之際,香港即將站上新的歷史起點,“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這兩大機,遇備受在港企業關注。
“‘一帶一路’倡議,是在全球新的經濟條件下,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加強中國和世界各國國際合作,實現共商、共用、共贏。倡議發自中國,利益惠及全球。”李建紅介紹,招商局集團從1872成立之時就是以港航起家,因此與世界航運的聯通已有100多年曆史。
如今的招商局集團
據了解,作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招商局集團在全球19個國家和地區擁有49個港口,已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海外港口、物流、金融和園區網路,大都位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重要點位。
在李建紅看來,“一帶一路”建設要找到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既發展當地經濟,改善當地民生,又輸出中國的國際産能;不管合作的是央企、地方國企還是民營企業,要有盈利有合理回報,才能持續。
但是一些香港中小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往往顯得勢單力薄。對此,李建紅表示:“在港口、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只要這些企業有積極性,我們願意同等優先幫助他們走出去,協作聯合,雁形出海,發揮我們的協同優勢。”
“在香港深化與內地經濟合作,參與‘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擴大經濟發展空間。並進一步創新發展,培育新的經濟體,打造新的産業,為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李建紅對招商局集團充滿信心,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將繼續發揮在經濟和“一帶一路”方面的優勢,助力香港繁榮發展。 (光明網邱曉琴 張紫璇采寫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