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同時也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多元社會。回歸祖國這二十年,香港發生了哪些變化?保持了哪些傳統?又迎來哪些新的發展機遇?《發現新香港》系列,帶大家去發現回歸二十年之後的新香港。
今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聯合宣佈,將開展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債券通”腳步臨近。業界認為,這是繼“滬港通”、“深港通”之後,中央政府支援香港發展、推動香港和內地進一步合作的又一重要舉措。“債券通”開啟之後,將為香港和內地帶來哪些發展機遇?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香港的角色又將發生哪些變化?
有著二十多年國際金融投資經驗的李小加,2009年被任命為香港交易所執行總裁。上任之後,從人民幣股票發行、到“滬港通”“深港通”的開啟。見證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不斷推進。而即將開啟的“債券通”則是中央政府推動香港金融業發展的又一舉措,將進一步助力香港成為真正有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交易所執行總裁李小加:“中央在開放人民幣國債市場的時候,先得在比較熟悉,信任度很高的地方。同時香港又是一個完全國際化的市場,儘管它以前沒有債券市場的發展歷史,但是它一整套的體系和國際金融市場是完全相容和互通的。我覺得在香港的金融發展地位和功能上,就給了又一次新的大的提升的機會。”
東亞銀行執行董事兼副行政總裁李民斌:“從‘滬港通’到‘深港通’再到即將推出的‘債券通’,未來內地與香港跨境資本市場的活動,一定會越來越緊密,我們應該好好把握這個機遇。”
從融資中心轉化為三個新中心
隨著中國從一個資本的輸入國向資本的富裕國和出口國的轉換,未來20年,香港的角色也要從“為內地吸引資金”的融資中心,轉化為三個新中心,即:內地的全球財富管理中心、領先的離岸風險管理中心、內地的全球資産定價中心。
香港交易所執行總裁李小加:“從一個簡單的集資融資中心,錢往中國走,轉變成一個配置中心,把世界的貨擺在這兒,讓中國老百姓可以在這兒配置自己的資産。配置的過程中間,特別是人民幣的國際化,債券這些東西出來以後,還要有很多的風險管控。我們以前對股票定價,今後要給人民幣定價,還要給商品定價。中國作為一個巨大的商品進口國和生産國,出口國,對商品的定價要有一個更高層次上的實現,香港在這方面也能起到它的作用。”
未來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還將繼續推進互聯互通,除了“債券通”外,港交所未來還考慮將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新股、商品等納入互聯互通機制。而所有這些願景的關鍵則是“一國兩制”。
記者:“展望未來,李小加説,香港今後長期的優勢還是制度上的優勢,也就是‘一國兩制”’。而未來在多個方面,香港還將繼續成為內地和國際市場之間的‘轉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