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垂釣升級産業持續發展

經過多年發展,庫區網箱容量已經接近飽和,再走過去的老路,會越走越窄。

如何讓群眾繼續“靠水吃水”,成為擺在當地黨委、政府面前的難題。

“我們的思路是‘轉’和‘調’,加快推進漁業轉型升級。”馬蚌鎮鎮長楊創達表示,通過發展休閒漁業拓寬水上産業發展空間。

韋清華是八大河村貧困戶,利用扶貧貸款和自身積蓄投資新建了一棟休閒垂釣浮房,一開張,釣客一撥接一撥來,去年進賬近5萬元,成為八大河村率先脫貧致富的貧困戶。

“賺錢快,還生態。”説這話的,是另一位“吃螃蟹”的貧困戶,他叫陸海松,那扛村貧困戶。去年年初,他在原來的網箱旁建起了休閒垂釣浮房。“只要水好、魚的品質好,加上服務週到,搞休閒垂釣,一年四季守著網箱可賺雙份錢。”陸海松介紹,週末來釣魚的人多,碰到節假日,垂釣浮房顧客爆滿。

據統計,馬蚌鎮現有休閒垂釣浮房250多座,貧困戶直接從業人員近100人,間接從業人員達400余人。

沒有直接經營休閒垂釣浮房的貧困戶,同樣享受到休閒垂釣業的“紅利”。例如,那扛村、魯維村等利用碼頭停車場對釣客過夜停車提供管理服務,集體月收入近3萬元,村內貧困戶通過輪流值班看守釣客停車,每月可得到固定的分紅。

山上産業靠山吃山拓展新路

山上貧困群眾怎麼辦?

馬蚌鎮通過村村有主導、戶戶有特色的“一線串珠、多點開花”的産業扶貧模式,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産業扶貧新路子。

2013年,西林縣政協主席農建華挂點那扛村,動員引導村民種植沙糖桔。幾年來,從苗木供應、種植指導到日常管護等,農建華不遺餘力地協調爭取,給予種植戶最大限度的項目、資金、技術支援,今年將有500畝以上沙糖桔開始挂果,進入全面收成之年。

那扛村何忠誠家過去一直是貧困戶,還享受過低保和庫區移民直補。在政府幫助下,他大力發展沙糖桔,因為有了穩定産業收入,去年年底他家已經脫貧了,現在還成了種植大戶。“我種植沙糖桔10畝,去年開始挂果,首年産量雖低,但收入也有4萬多元。”何忠誠説,目前全村2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23戶種植沙糖桔。

那扛村外,全鎮各村山上産業發展也風生水起:羅北村茶葉種植規模近3000畝;八大河村油茶種植面積1500畝;三腳坡村生薑種植面積超過1200畝……

“我們堅持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馬蚌鎮黨委書記農程亮説,西林在庫區的生態防守和扶貧攻堅中找到了路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