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7月1號,香港將迎來回歸祖國20週年。從20號起,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港澳節目中心推出大型系列專題《成長》。節目圍繞民生、慈善、互援、基建、立法、文化、教育、科技、拓展等十個方面,有事實、有觀點、有回顧、有前瞻地報道香港回歸祖國後發生的變化。今天推出第二集:《我們的血脈裏流淌著彼此的血》。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風光 在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版圖上,有一個小島,他的總面積僅為祖國的萬分之一。100多年前,他像一個迷失多年的孩子,只能對遠在祖國疆土的親人們隔海相望;20年前,他終於投向那個期待百年的擁抱,與兄弟手足唇齒相依、攜手相伴。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如同猛獸般擾動了這片土地長久以來的寧靜,瞬間吞沒了他們賴以生存的美好家園。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時28分,芮氏8.0級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席捲而來,人們似乎還未來得及做出反應,一瞬間山河破碎、亂石飛濺、橋段屋踏,高樓移為平地。
臥龍在5.12地震中的損毀情況
夏緒輝回憶到,512地震對臥龍來説,應該就是滅頂之災,還是這個位置,發生的時候我們正在商量工作,當時我就在。
夏緒輝是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副主任,512當天下午,他和平常一樣在臥龍管理局的大樓裏和同事們一起商量工作。突然,劇烈的晃動讓夏緒輝第一時間做出反應衝出大樓,幸運的是這所大樓沒有倒塌,他死裏逃生,但是僅僅幾分鐘時間,他眼前的一切頃刻間面目全非。
夏緒輝:我跑下樓的時候,我看著旁邊有一個樓房,第一次余震來的時候搖了兩下,轟一下塌下去,冒了股煙什麼都沒了,就平了。從耿達到臥龍的路全部斷了,整個形成了一個孤島。
在距離震中超過1400公里的香港,是距離震中最遠的有感地震區域。地震一發生,香港特別行政區立即做出響應,將提供一切可行協助。香港同胞在積極向災區捐款捐物的同時,還組織多支搜救及醫療隊伍奔赴災區前線。愛心把黃皮膚、黑頭髮的中華兒女凝聚起來大家不分彼此,手拉手、肩並肩,共同奮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
香港政府四川重建組副組長唐錫波:地震是2008年的5月12號,短短兩天之內,特區政府已經啟動它的工作,就是香港的立法會去深圳撥款,從我們的賑災資金裏面申請到3.5億的資金來做第一次救援和援助的工作。同時在特區政府的統籌之下,我們派了一些隊伍不同部門的隊伍到災區去參與援救的工作。包括有消防的、衛生的、飛行服務隊、我們的水務署也有,總共是136人到災區去參與救援的工作。
由於這次地震震中就在臥龍保護區與汶川縣映秀鎮的交界處,臥龍的居民離震中最遠的也僅不足20公里。置身於孤島中的臥龍災民傷亡慘重、流離失所。交通的中斷和損毀導致糧食短缺、藥品短缺,生活陷入了極大的恐懼和困境之中。512汶川大地震帶來的浩劫,徹底撕裂了臥龍秀美的環境,昔日的青山綠水、蒼翠環繞變成了濃塵滾滾、大地嗚咽。
夏緒輝:我們全部在那個草坪上,開始是用那個當地施工的時候有一點彩條布,後來在路通了以後,礦泉水來了,然後食物也就進來了,這一塊説實話,這一塊説實在話,我們是刻骨銘心,我們初步統計了一下全區的災損19.4億。
強震過後,余震頻發。在省道303線木江坪隧道至大魏家溝兩旁,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震次生災害大量發生,形成了5個堰塞湖,地表植被嚴重損毀,全區5839公頃的森林植被被嚴重破壞,而其中大熊貓棲息地的破壞面積就達到4259公頃。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和民30年傾心大熊貓研究,被人們親切的稱為“熊貓爸爸”,看到熊貓的家園被毀滅,大熊貓失蹤,他像失去了孩子的父親一樣,心痛至極。
張和民:有18套圈舍被摧毀或者埋葬掉了,我們所有的熊貓也受到了嚴重損傷,比如説我們有兩隻熊貓死亡,其餘的熊貓被我們救出來的,有些是第二天,第三天,最晚的一隻熊貓是第七天才找到。當時我的心情,走到路上,見到那麼多的被砸死的人,還有被埋掉的車,我當時都以為我臥龍的人肯定沒了,還有臥龍的熊貓肯定沒了,但是我還是要證實,心裏想,我要跟他們在一起,心裏就著急。就千方百計的往裏面趕。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四川的災情牽動著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地震後黨中央、國務院及時果斷決策,開展舉國大救援,全國調動一切力量眾志成城、抗震救災。
溫家寶:搶救人的生命是我們這次救災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是搶救人員,搶救被困的群眾,就是為人民的利益不怕犧牲,不怕疲勞,獻出自己的一切。我相信在這場抗震救災的鬥爭中,同志們會經受住嚴峻的考驗的,有沒有信心?
滿目瘡痍的災區、數萬人的罹難,也如火一般燒灼著港澳臺同胞的心。
香港樂施會中國區總幹事廖洪濤:512剛發生不久,我們就採購了大量的食品、糧食運到四川和甘肅隴南災區,當時阿壩州道路全斷了,我們是第一批把糧食繞過幾百公里、上千公里從雅安那邊兜到馬爾康再到阿壩,我們是第一批把糧食運到阿壩州的茂縣和理縣這兩個地方的。
援建工作舉步維艱
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在四川最需要的時候,香港政府和多個民間組織團體無私的伸出援助之手,譜寫著一曲同心協力、血濃于水的壯美詩篇。在地震僅過去5個月,香港政府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簽署了重建臥龍的協議,毅然承擔了援建臥龍自然保護區的恢復重建任務。援建項目共32個,包括公路、學校、福利院、修復大熊貓等野生動物棲息地等。香港從此踏上了長達8年艱辛的援建征程。
香港政府四川重建組副組長唐錫波:當時的發展局的局長,就是我們現在的後任行政長官,她當時就收到建造的一個邀請,希望工程界、建造界可以更加凝聚他們的力量來幫助重建的工作,所以當時我們成立了這一個我們叫香港建造界5·12重建工程聯席會議這個機構。到七月份的時候,我們首先投一筆資金,然後在2009年的2月份,我們取得第二批資金40個億,到7月份第三批資金30個億,三個階段的撥款都已經完成。
不進臥龍去,未知重建難;暴雨成常客,次災不請來。山崩石數處,路斷十數番,有風石如雨,出入成闖關。這是重建工作中最真實、平常的寫照,次生災害的頻發成了重建工作的一道又一道攔路虎,而唯有不斷克服這一條出路。
夏緒輝:在2015年以前,是每年都有災害,每年都有塌方,不是地震,就是在路過這條路上的次生災害,還有施工的自身災害,經過的人,都死了接近20個了。上面飛石這些東西下來,你沒辦法排除,有的時候把這個車砸爛。
唐錫波當時被任命為香港政府四川重建組副組長,2008年7月,他第一次踏上四川這片土地,滿目瘡痍,整片廢墟是他對這裡的最初印象。
唐錫波:大自然的力量我們真的不能抗拒。他們説是兩毀三建,是經過兩次的摧毀而後三次的建造,才可以把這個路建起來,真的不容易。有時候我們去工地檢查的時候可能一天要坐七、八個小時的車才可以到一個地方去,有時候要在車上面用餐,因為要趕時間。然後因為它是在高山峽谷,所以它海拔高之後天氣非常冷,每年夏季下雨的時候有暴雨,有洪水的情況,然後冬季到11月份到下一年的大概3月份,就非常冷。這個飛石特別的恐怖,地震之後這個山體已經松了,等到大太陽的時候他曬乾了,鬆動飛石衝就下來了。
災後次生災害頻發
縱然自古就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詩句,震後的蜀道次生災害接踵而至更是為這份艱難雪上加霜。香港團隊一次次冒著威脅生命的恐懼,和氣候變幻的不適,因為他們知道只好道路的修復和通暢才能讓臥龍再次迎接嶄新的明天。
央廣記者採訪香港政府四川重建組副組長唐錫波
記者:當時去四川的時候是什麼樣一個頻率?
唐錫波:有時候一個月三次。當時有一個時期很辛苦,經常的來回走,還要跑項目,你知道跑項目,剛才説過坐車可能要五個、七個小時。對四川感情是從地震之後才建立起來,特別是2008年7月份頭一次去的時候,雖然你看到整片廢墟的樣子,但是看到部分人們他們沒有怨天尤人,他們還是很踏實的生活,所以我們是真的希望盡力的幫助他們,就是因為這麼多年來,這麼多次進臥龍,其實我也非常的感同身受,所以我們也希望有不同的方式做多一點好一點的項目,幫他們儘量重建家園,然後把他們的生活再搞好一點。
央廣記者採訪威爾斯親王醫院支具康復治療師何錦華
何錦華是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的假肢矯形康復治療師,震後大批傷者急需送往各地醫院進行康復治療,何醫生是參與到 “站起來”公益組織中的第一批工作人員。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何醫生持續9年穿梭于川港之間。
何錦華:當時我們是禮拜六早上五點半從香港出發的,當時一天裏面看了大概50個病人。晚上很晚很晚,我們大概9點鐘從廣州回到香港,在車裏面我就想了,我們能做什麼,我個人能在這個事情裏面能做什麼。以前沒有發生過這麼大的地震,有這麼多的小孩,同一時間做了截肢的手術的,所以我們當時面對很大的工作壓力。
距離地震已經過去9年時間,可如今提起來在四川工作的一幕幕,何醫生的眼中依然閃爍著難以言表的酸楚。縱使從事外科康復工作已30餘年的時間,目睹傷者的情況也早已是他工作中的家常便飯,但是每每回憶起地震後的所見所聞,始終是他心中揮之不去的痛。
何錦華:我看的第一個病人,我印象很深,她大概13歲,胖胖的小女孩。我跟她説我先幫你檢查一下,我把她的被子一打開,原來她的雙腿都沒了,摸不到了。另外有一個小女孩,她大概是12歲,她就跟我説,何老師,你知道我怎麼走出來的,我是解放軍給我一個鋸,一把手工鋸,把自己的腿鋸出來的,用自己的手。因為這個情況,她的皮膚的疤痕很厲害,我們安裝那個假肢也面對很多困難,當我們團隊骨科醫生安排她來香港做很多不同的手術,把她皮膚的疤痕弄好,然後再去裝那個假肢。
在這次地震中,北川縣是受災最嚴重的的地區。據不完全統計,北川中學遇難學生823人,倖存1131人。代國宏是北川中學高二09級五班的學生,也是何錦華醫生的一名患者,強震中,雖然幸運的保全了生命,但是他的雙腿被預製板死死卡住48小時,導致救出後無法保全雙腿,大腿高位截肢。
記者:面對這麼大一批的患者,而且還都是小孩,您在這個處理的過程當中是不是也遇到了一個很大的挑戰呢?
何錦華:對,這個挑戰很大,但當時沒有想這麼多了,沒時間給你想,因為每天的病人都追這裡,(問我)何老師,何叔叔什麼時候幫我裝假肢呢。
在這次地震中,北川縣是受災最嚴重的的地區。據不完全統計,北川中學遇難學生823人,倖存1131人。代國宏是北川中學高二09級五班的學生,也是何錦華醫生的一名患者,強震中,雖然幸運的保全了生命,但是他的雙腿被預製板死死卡住48小時,導致救出後無法保全雙腿,大腿高位截肢。 記者:你是在什麼情況下認識何老師的,見到他,第一次見到是什麼感覺? 代國宏:第一次見到應該是在08年的6月底,看到他第一眼的時候就高高瘦瘦的,標準的那种老帥哥的樣,所以就會特別喜歡他。我覺得他們的團隊過來非常專業,這個階段該做什麼樣的事情,其實給我們很大的信心。然後他和陳老師負責我的假肢,所以一點一點先給我做了一個取模,然後再做接受腔,再加上一個腳板,再加關節這樣一步一步,每次我有什麼樣的問題,我去找到他,他都很快的幫我把這些問題全部解決,所以特別好。
您現在有沒有統計過您去汶川或者四川那邊多少次了?
何錦華:這個我沒統計,太多了。以前我住在那邊,住了三年到四年,當時我們團隊有香港的團隊過去的,但陸陸續續回來了,就只有我一個人在那邊。當時就覺得一個人有一點孤獨的感覺。未來的話我們也會繼續做下去,我沒想過停下來,沒想過。
災難無情人有情,經過8年川港雙方不畏艱難,同心協力,公認最艱巨和最具挑戰的項目之一——省道303(映秀至臥龍段)2016年10月正式通車後,成都至臥龍的車程由原來的11個小時縮短至2小時。由港方援建的“中華大熊貓苑”和都江堰大熊貓救助與疾病防控中心成為川港雙方都認可的亮點工程。投資約7188萬元的“數字臥龍”系統工程為大熊貓保護研究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另外,川港雙方在“一國兩制”的法律框架下,結合四川實際,保證工程品質和資金安全,真正把香港援建工程建成讓災區群眾滿意的“利民工程”和港方認可的“放心工程”。
香港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這個援助工作裏面我們是動用了90個億港幣,另外,香港賽馬會是10個億,所以總的投資是100個億,100個億我們是做了153個項目,我們希望不是單單建好一個房子,我們覺得這個房子要高品質的。
香港援建後嶄新的臥龍小學
臥龍小學也是香港援建的災後重建項目之一,地震時損毀嚴重,孩子們經歷了臨時窩棚、帳篷、板房、異地復課,終於在2011年搬進了煥然一新的學校。
臥龍小學教師黃建蓉:看著這邊是一點一點建起來的,那個時候就覺得臥龍小學修的好大呦,還是知道是香港援建的。我們從來沒有用到過地暖,當時,你知道臥龍的冬天還是特別的冷,現在的教師、寢室、辦公室全部是地暖,孩子們高興的不得了。根本沒有想過,未來的臥龍小學會是這麼的現代,設施是這麼的齊備,教學設施是這麼的先進,真的沒有想到。感謝,真的非常感謝,感謝祖國的強大,而且非常感謝對口援建的政策來的這麼快,把臥龍小學建設的這麼好。
香港和四川,原本相距遙遠,而如今讓彼此情深意重的緣分其實早已註定。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中央政府曾將一對可愛的大熊貓安安和佳佳作為禮物饋贈給香港,回歸十週年,另一對大熊貓樂樂和盈盈又將彼此的感情拉的更近。
臥龍大熊貓
香港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我的最關心的也是2008年是我本人提出的就是援建臥龍自然保護區,我當時的考慮是這樣子的,第一,是香港跟臥龍有非常深厚的感情,由於我們先後有兩對大熊貓都是來自臥龍的,另外香港人是非常關心大熊貓,所以大熊貓的基地遭到破壞,我們能做一些事情是應該的。所以我覺得要是香港投入資源就由我們來做熊貓這一塊,所以,我們對臥龍的重建是全包的。
從1997到2017年,從在香港會展中心國旗和區旗冉冉升起,到20年裏無論遭逢什麼樣的風雨、困難,兩地同胞都同舟共濟,互助互勉。2003年,病毒肆虐,香港告急!非典的疫情在香港全面爆發,死亡人數不斷攀升。中央政府全力支援香港特區抗擊非典疫情,在醫療物資及防護器材的供應一切只要需要必須保證供得上、拿得出,全部費用由中央財政承擔。粵港雙方定期相互通報最新疫情,建立“點對點”交流機制,一條攜手預防和控制非典的“直通熱線”成功架起。
從大病疫情到百姓餐桌,從內地田間入境人菜籃,20年裏,從內地養殖、種植的供港食品、農産品嚴格檢測、層層把關,多年來從未發生任何食品安全衛生品質事故。承載著農民的汗水和粵港司機的接力傳遞,保證港人舌尖上的美味。
深圳供港食品檢疫局:從生産到種植,我們每一個田塊都有一個編號,在生産過程中,播種、施肥、農藥施用、采收包括檢測都要進行詳細的記錄。在采收前三到五天我們就到田間進行抽樣檢測,等到菜進到菜棚到我們的驗收地再進行抽樣檢測。同時檢驗檢疫部門每個月會不定期的到我們菜場進行抽樣檢測。
央廣網記者採訪健康快車創會主席方黃吉雯
1997年,香港將第一列健康快車作為回歸後的禮物贈予內地,這列從香港出發開往安徽阜陽的流動火車醫院成為了以眼科作為民心相通的紐帶,將大愛無疆灑滿祖國各地。
健康快車創會人方黃吉雯:因為20年前我們國家不太注意這個眼科的,眼科不是國家的重點醫療項目,所以眼科醫生以前很少。所以我們就把我們的工作轉過來,就不止做治療了,我們把我們的火車醫院變成一個教學醫院,就在每個停靠點我們找一個基地醫院,但是這個基地醫院的醫生,我們把他帶到車上來,手把手的把他代教起來,等他能夠做白內障手術。因為你做白內障幫一個人能重建光明,你就不止幫他一個人,而且幫他整個家庭。
一個個光明使者,一支支醫療隊伍,20年間,四列健康快車,28個省市自治區、105個停靠站,為近18萬名貧困的白內障患者擺脫黑暗的恐懼,幫助他們重建走上脫貧之路。68個眼科中心也為數以萬計的眼疾患者送去希望。這種愛好似一汩汩暖流,匯聚起來便成了春天。
方黃吉雯:我覺得慈善一定要有愛心,慈善不是施捨,你一定要受你受惠的人有感覺你是有愛心的,這是愛的奉獻,把這個愛心能夠傳下去,慈善工作才能傳下去。
愛是人類最美麗的語言,奉獻是人類最無私的大愛。“非典”、地震、洪水、災難這一次次的考驗,將香港與內地的心緊緊的貼在一起,相偎相依,同呼吸共命運。香港回歸祖國的懷抱轉眼踏入20歲,當重溫這些年來的輝煌瞬間與憂患時刻,每一個事件,每一段歷程都推動著年輕的香港不斷成長。
百廢俱興、萬象更新,如今的臥龍又披上了新的外衣,蒼翠如濤,溪水潺潺。校園裏又傳出了孩子們清脆爽朗的笑聲,經歷了浩劫的臥龍涅槃重生,展翅翱翔。2013年,川港雙方簽署了《川港臥龍自然保護區持續合作意向協議》,標誌著在牢固援建成果的基礎上,實現將臥龍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基地和全球人魚自然和諧發展的典範。甘於奉獻、心懷感恩是香港與內地同胞以赤誠之心相伴攜手的最好詮釋,這份纏繞于內心,根植于血脈的親情,讓最深厚的溫暖,最堅實的力量共存心田。未來,我們將彼此擁抱共同成長。
黃老師:孩子們,知道我們的這學校是誰援建的嗎?
學生們齊説:香港
黃老師:對,香港人民給我們援建了這麼好的學校。那我們對香港人民應該有一種什麼感情呢?
學生們:感恩之心。
黃老師:為了感謝香港人民我們應該怎麼做?
學生們: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