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已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新成員 圖源:大公網
6月13日,香港特區政府宣佈,香港已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的新成員。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為此發表談話表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成熟穩健和流動性充裕的金融市場,以及大量具國際經驗的頂尖金融人才。香港的優勢可以協助亞投行籌集資金,為該行的不同基建項目融資。香港在設計、建行、營運和管理大型基建項目的經驗及專長一直獲得國際間認可。香港的專業及金融服務業肯定可以為亞投行的成功運作作出貢獻,而加入該行同時也可以為有關界別帶來新機遇。”
亞投行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倡議,並中國主導建立的亞洲各國政府間區域開發多邊機構,倡議發出,很快受到了不止亞洲國家的全球多國和多個經濟體的歡迎。目前,亞投行的成員國和成員經濟體超過80個,其覆蓋面已經超過由美日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香港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有資格加入亞投行這樣的國際組織, 在全球越來越多國家加入亞投行後,香港主動加入這一組織,不僅顯示了其希望分享國際經濟增長的成果,也顯示出它在經濟發展上進一步靠攏內地,與中央政府同心協力的積極態度。
香港自1997年回歸祖國後,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國際經濟格局更是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香港自身也在不斷地調整和適應之中。在回歸之前,香港已經確立了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經濟上出現了快速發展。回歸以後,香港和內地的經濟聯繫更加緊密,特別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末,香港剛回歸時,中國內地正進行大規模的國有企業改革,在內地資本市場還很弱小的情況下,香港聯交所大量接納了內地大型國有企業上市,為內地國企的市場化改革作出了重要貢獻。在這同時又恰遇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中央政府為幫助新生的香港特區政府度過難關,提供了有力的馳援,成功擊退了國際資本對香港金融和經濟的侵襲。在此之後,中央政府針對香港經濟運作中出現的新情況,在堅持“一國兩制”的基礎上,推出了一系列積極政策,幫助維護香港經濟的穩定和發展。
不容否認,最近十來年,香港的經濟發展,包括社會穩定都面臨著巨大的考驗。一方面,內地很多地區經過多年的發展,在經濟上實現了成功崛起,包括外資引入等,原來那種對香港的依賴正在減輕,特別是在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已經初步成型的情況下,香港原來具有的優勢也遇到了挑戰。另一方面,在全球經濟遭遇到國際金融危機的重創以後,國際市場上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在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以後, 原來的國際經濟合作機制都正在或將要出現改變,香港也需要建立新的定位。在中國廣闊的內地經濟登上新的高度以後,香港必須更緊密地加強與內地經濟的合作,才能保持原有的優勢並開創出新的局面。
實際上,作為彈丸之地的香港,100多年來從來沒有脫離過與內地的血肉關係。即使是在回歸祖國之前,無論是政府間和民間的聯繫溝通都一直存在,香港作為內地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窗口,成為內地政府賺取外匯的一個重要通道。香港回歸以後,“一國兩制”的制度設計既為香港保持了基本的活力,也為兩地的聯繫溝通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在內地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香港在經濟調控、市場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先進的制度和做法為內地提供了學習、借鑒的典範,內地巨大的資金需求則為香港資本開拓了出路,以李嘉誠為代表的一大批商人通過對內地的投資獲得了令世人矚目的發展。2003年,中央政府和香港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2014年、2016年,滬港通、深港通先後建立,內地A股市場投資者和香港投資者可以互相買賣對方股票,三地市場已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融合,這不僅有利於A股,也有利於港股。一年來,港股恒生指數保持了持續上漲,這與“兩通”的建立有很大關係, 內地股市已成為港股的堅強後盾。
當前,中國已經確立了“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到本世紀中葉,也就是共和國建立100週年的時候,中國要成為世界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這個目標的實現,不僅會給內地人民創造福祉,也會為香港人民創造福祉。而中國巨大的投資能量已成為整個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力量,正是因此,中國政府提出的建立亞投行和“一帶一路”的宏偉目標都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和經濟體的重視,香港同樣能夠分享到由此産生的各種市場機遇,從而與中國內地共創繁榮,共迎發展。
(周俊生,財經評論員,海外網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