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交響樂團廣州小天使交響樂團聯袂音樂會”在廣州市海珠區少年宮奏響,該活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駐粵辦)在內地舉辦的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週年的活動之一。為了慶祝回歸20週年這個重要的日子,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海外和內地辦事處將於今年舉辦200多項慶祝活動,其中包括大型展覽、文藝表演、音樂會、電影節、攝影比賽等,旨在從文化交流出發,讓更多內地同胞讀懂多元化和充滿人文藝術氣息的香港。不失為回歸20週年的一份厚禮。
中西薈萃的文化讓香港散發著迷人的魅力。恰如英國哲學家羅素所説:“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過去已被多次證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里程碑。”從1841年香港開埠,西方人大量涌入漸成的華洋共處之勢,到歷經150多年時間打磨後,香港文化與內地文化既一脈同源水乳交融,又獨樹一幟異彩紛呈。“既中且西”的多元文化浸透在香港人的生活中,讓香港充滿了獨特而迷人的文化氣息。
中華傳統文化是香港文化之根。中華文化經典是中國人血液裏的文化基因,已經滲透到香港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儘管“東方之珠”的香港是在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融合中生長,但她從未改變的是一顆“中國心”。北角英皇道上,粵劇館新光戲院有“粵劇界紅館”的美譽,一票難求;中秋節的綵燈會,農曆新年春節財神迎春納福,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等,各種傳統習俗也在此綻放異彩;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弘揚民族正氣、自強不息的“黃飛鴻系列”電影作品經久不衰;在社區中,不少香港市民在晨練著“中國功夫”。
不斷深化的文化合作為兩地錦上添花。2005年11月,兩地簽署《內地與香港特區更緊密文化關係安排協議書》,10年間平均每年活動愈600項,交流達7000人次,逐步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文化交流格局。2015年12月,文化部與香港民政事務局簽署《內地與香港特區2016-2018年文化交流與合作執行計劃》,為內地與香港在未來3年文化領域內的定期磋商、人員交流、品牌項目、機構合作等內容作出了規劃,讓兩地文化産業合作方興未艾錦上添花。
日益緊密的文化交流成為兩地“連心橋”。近年來,“藝海流金——內地與港澳文化界交流活動”、“香江明月夜”慶中秋系列活動、“根與魂——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演”品牌交流活動等在持續推進;內地與香港攜手保護文化遺産,截至目前,香港已有10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有兩位國家級非遺産傳承人;“國粹香江校園行”“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等持續開展,成為兩地青年交流的重要平臺;文化企業界互訪、舉辦論壇、研討會等更密集,為兩地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香港夢也是中國夢的重要一環。走過20年的風風雨雨,香港又站在新一輪的歷史機遇前,“一國兩制”的優勢還在繼續,“一帶一路”、“十三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等一連串發展優勢還在蓄勢待發,未來前景廣闊,可以預見,紮根文化的沃土,香港繁榮發展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
“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莊嚴,巍然中央,東西文化,薈萃一堂,大同爰躋,祖國以光……”近日,《清華大學校歌》在港唱響,激蕩著兩地青年自覺肩負起民族復興、為民謀福祉的使命。紮根文化沃土,把“愛港”和“愛國”緊緊凝結在一起,讓香港與大陸的親情樹更加繁茂,共同譜寫更加繁榮昌盛和輝煌燦爛的未來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