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之畔建新城

——看武宣縣港産城融合這5年

一條全長15公里的仙城大道,宛如新區的“脊梁骨”,將其支撐起來。大道兩側,十幾層的高樓鱗次櫛比,安置居民小區錯落有致,學校裏書聲瑯瑯,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和希望。很難想像,就在5年前,這裡還只是一個城郊村。

2012年1月,武宣縣召開縣四家班子領導會議,就武宣鎮土蔭塘整村推進工作可行性進行研究。當年7月,武宣與開發企業簽訂合作開發框架協議;當年10月,該縣正式翻開城東新區建設新篇章。

5年彈指一揮間,原先一片雜亂的城郊村,隨著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充滿活力的新城區展露芳容。

宜居新區生活設施配套完善

6月11日清晨,居住在城東新區鑽石華府小區的張女士迎著朝霞出門,沿著城區大道晨跑。

“新城區空氣清新,湖水清澈,這裡的景色讓人愜意。”張女士説,每天清晨和晚間,不僅有當地群眾來新城區休閒散步,還有很多的攝影愛好者慕名前來,拍攝美景。

“城東新區規劃面積約1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約3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約7平方公里,規劃總人口10.8萬人。”城東新區指揮部工作人員介紹。

如果時間倒流到2012年,這裡坑坑洼洼的村道、土坯民房、水塘陰溝四處可見。武宣縣城基礎設施落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縣城人口的不斷增多,城區顯得擁擠,當年城市建設已跟不上發展的步伐。

武宣縣委書記高賢斌説:“實施城市建設‘東進、南接、北擴’戰略規劃,啟動城東新區建設,力爭用3到5年完成建設,5到8年實現再造一個新武宣。”

如今,生態優美宜居已成為城東新區標誌之一。

仙城大道、仙湖路等新區市政道路和民樂路、民生路、康樂路等8條路網已相繼建成通車;新區規劃建設的7個安置區,安置房已建成1496間,群眾回遷率98.19%;新區配套的第四小學、幼兒園已建成並投入使用,臨時農貿市場商戶已進駐經營,中醫院遷址新建項目、婦幼保健院遷址新建項目、市民廣場和城東派出所等民生項目已全面開工建設,仙城大道、仙湖路、市政廣場等一大批景觀綠化工程相繼建成。

“天藍、氣爽、水清、地綠”的優美生態環境,已成為新城區一張亮麗的名片。

宜業新區新興産業集聚發展

6月11日,江先生像往常一樣,開車帶上妻兒,先把小孩送到附近的幼兒園,再送妻子到工廠,然後到公司上班。

今年34歲的江先生是武宣縣草廠村的一名村民,他不僅親眼見證了一座新區的誕生,還在新區擁有三層新樓房。

“得益於城東新區的建設,讓我們從村民變成了城鎮居民。”江先生説,如今村民都到公司上班或開商鋪當老闆,回憶起城東新區的建設,有難以置信的“夢幻”感覺:“真的是滄海變桑田吶!”

新區建設發展思路是“以港興運、以運興業、以業興城”。隨著一批産業、物流項目的建成使用,武宣城東新區産業物流活力顯現。

經過5年建設,武宣城東新區已構建起通暢便捷的路網、適宜投資置業的環境,形成了整體開發的蓬勃態勢,步入項目、資本、人才集聚發展的新階段。

2016年6月,東盟國際來賓武宣商貿物流城、武宣縣東盟國際農副産品批發市場、武宣縣民和現代倉儲物流配送遷建等項目相繼開竣工。

“今年,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大力引進臨港物流和産業集中區落戶新區,發展現代物流、輕工業加工製造、農副産品加工貿易,並依靠便利的水陸交通優勢向外聚散,使新區成為輻射拉動産業經濟和港口物流的城市集群和承載平臺,最終將新區建設成為綠水環繞、宜居宜商的‘綠水仙城’,使武宣成為西江經濟帶上一流的現代化城市。”城東新區指揮部負責人説。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