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雲陽縣高陽鎮緊緊圍繞“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新途徑,不斷創新方法,牢固樹立“黨建+精準扶貧”理念,通過“黨建+産業發展”、“黨建+關愛服務”、“黨建+幹部幫扶”模式等新舉措,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和精準扶貧工作深度結合,融合促進。

“黨建+産業發展”。該鎮通過“黨組織+産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扶貧模式,由村黨組織牽頭,成立農民合作社,吸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根據合作社規模大小、協作關係鬆緊、黨員人數多少等情況,組建水稻基地、辣椒基地、蠶桑養殖基地等7個産業黨組織,引導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基地務工、返包倒租等多種方式增收,形成一個基地帶動一批貧困戶脫貧的“裂變效應”。如,海壩村楊家山水稻專業合作社于2015年初以來,在沒有工商資本注入的情況下,由村支部牽頭協助貧困村民組織成立了海壩村楊家山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採取土地入股、資金入股、勞務入股、技術入股等形式,實行利益共用分配機制,吸引38戶貧困村民加入合作社,流轉和開發荒蕪土地800余畝。合作社按照“黨組織+合作社+貧困戶”的經營管理模式,引導貧困戶自主管理。基地建成後,將成為當地貧困戶增收致富的主導産業。

“黨建+關愛行動”。結合當前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全鎮黨員幹部職工多次深入貧困戶家中開展調研幫扶工作。與村“兩委”班子、貧困戶面對面商討,共同理思路、定目標,一起摸底子、找結症,根據群眾發展生産、改善生活、增收致富的需要,確定幫扶工作內容。針對貧困戶的具體情況,為貧困戶到府開展各項貼心服務。同時,該鎮還組織熟悉農業發展生産的黨員及致富能手為大家傳授種植、養殖技術,幫助大家理清産業發展思路,實實在在的為群眾增收出實招、謀良策,幫助群眾及時更新思想觀念、轉變增收方式、增強發展信心,有效激發了群眾增收致富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如金慧村黨員王成平夫妻倆因年老體弱多病,家境貧困,村支書王萬平到府規劃,幫助王成平夫妻倆種植蔬菜,僅上半年,大蒜、四季豆等時令蔬菜收入1260元,為家庭增加一筆可觀收入。

“黨建+結對幫扶”。為確保精準扶貧、精準到位。該鎮採取結對幫扶全覆蓋。依託成熟的“連心”工作體系,嚴格落實單位駐村幫扶。採取“543”工作法與貧困戶進行結對幫扶,即:副處級幹部結對幫扶5戶貧困農戶,科級領導幹部結對幫扶4戶貧困農戶,普通幹部職工結對幫扶3戶貧困農戶,全鎮1103戶3841人貧困戶已具體落實到名200多名縣屬、鎮屬結對幫扶幹部中黨員幹部就有125人,實現單位定點扶貧和幹部直接聯繫服務貧困群眾雙向全覆蓋、常態化。同時,集中選派第一書記到村任職。選派15名第一書記到村任職(其中縣屬部門4名),幫助農村建強基層組織,協助做好精準識別、扶貧規劃、産業發展、貧困戶技能培訓等工作。通過選派270名工作隊員到全鎮15個村對精準識別的行嚴格把關,系統梳理歸納了因病、因災、缺資金、缺技術等10多種主要致貧原因,為制定精準扶貧政策措施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在幫扶上採取産業培育和發展、轉移就業和引導創業、扶貧移民搬遷、基礎設施建設、教育扶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資源整合等多種方式,讓貧困戶受益,通過黨員幹部的精準幫扶,僅兩年時間,6個貧困村實現脫貧摘帽,968戶3543人實現了脫貧,今年力爭實現餘下的114戶386名貧困人口脫貧的目的。(王嫚劉益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