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至今,“限塑令”已實行9年多。14日,記者在重慶走訪發現,“限塑令”在超市和農貿市場遭遇區別對待。超市因嚴格按照收費原則提供塑膠袋,有很大一部分人選擇不購買。而在農貿市場,塑膠袋成了買菜附贈的必需品,“限塑令”成為一紙空文。
據了解,2008年6月1日起實施的“限塑令”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産、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膠購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膠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購物袋。實行“限塑令”是為了限制和減少塑膠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
14日上午,部分市民在超市結賬時會購買塑膠袋。劉政寧攝
超市:過半市民選擇不買塑膠袋
“需要袋子嗎?”14日上午,永輝超市星光天地店,收銀員為顧客結賬前都會順便問上一句。小號2角,大號3角。記者發現,雖然花費不高,但也有很大一部分顧客選擇不要塑膠袋。
在記者駐足的10分鐘裏,一共有22名顧客從櫃檯結賬。其中,9人購買了塑膠袋,另外13人沒有購買。記者發現,購買塑膠袋的多為年青人,而不購買塑膠袋的主要為自己帶有口袋的老年人和只購買少量商品的顧客。
在重百超市人和店,記者也發現了同樣的情況。20分鐘時間裏,兩個櫃檯一共有37名顧客結賬離開。其中,15人購買了塑膠袋,另外22人沒有購買。記者發現,該店的塑膠袋分為大中小三個型號,大部分顧客選擇中號和大號,小號塑膠袋購買的人較少。
“只買一點東西,自己拿著就是,懶得再花2毛錢買個袋子。”一名不選擇購買塑膠袋的市民表示,即使要買塑膠袋,一般也會買大一點的,回家還可以當垃圾袋來用。“‘限塑令’?沒聽過。”一位老奶奶表示,自己帶袋子來買東西,只是不想花那幾毛錢。而購買塑膠袋的年青人多為不習慣帶著口袋出門購物。
記者留意到,不少顧客結賬後,購物車內仍有不少空的保鮮袋,這些保鮮袋都被帶出了超市。在永輝超市蔬果區,記者看到,一名女士在挑選青菜前,先去旁邊卷軸上扯下多個保鮮袋,再慢慢選購。“保鮮袋反正不收費,買了肉的話,我都會多扯點保鮮袋,好回去分裝。”前來超市購物的李女士坦言。
在人和綜合交易市場,塑膠袋成了買菜附贈的必需品。劉政寧攝
農貿市場:“限塑令”成一紙空文
在離重百超市不遠處的人和綜合交易市場,卻是另一番景象。白的、藍的、黑的,市民提著顏色不一的塑膠袋在各個攤位間來回穿梭。市民每購買一樣東西,商家就會提供一個小塑膠袋。如果在一個攤位上購買多種商品,商家還會免費提供一個大塑膠袋。
正因如此,市民幾乎都是打著空手前來購買。記者在交易市場走了一圈發現,每個攤位上都準備有型號不一的塑膠袋,其中最常用的是普通小規格超薄塑膠袋。“這個塑膠袋的厚度有沒有0.025毫米?”面對記者的提問,攤主表示不清楚。
“‘限塑令’聽説過,但在農貿市場沒辦法實現啊。”已在人和綜合交易市場經營攤位十幾年的唐先生表示,超市是統一性管理,對塑膠袋收費沒什麼問題。可在這裡,如果只有我對塑膠袋收費,人家就不買我的菜了,會嚴重影響生意的。
“這麼多年了,我就沒見過這裡哪個老闆對塑膠袋收過費。”唐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光是這個攤位,每個月消耗的各種塑膠袋至少要花2000元。一年下來,自己在塑膠袋這塊的投入就達2、3萬。“這都是真金白銀啊,不是我不想收費,是沒辦法收。”唐先生無奈地表示。
唐先生認為,塑膠袋使用要收費,歸根結底還是為了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即使農貿市場也收費了,塑膠袋的使用並不會大幅下滑。除了進一步讓市民改變購物習慣,最好的辦法是尋找塑膠袋的替代品。有專家也建議,應全面禁止生産銷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購物袋,代之以可降解塑膠製品,由於可降解塑膠製品價格較貴,相關部門可考慮給予環保塑膠袋生産企業一定補貼,把環保袋的價格降下來,從而真正遏制“白色污染”。(劉政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