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從重慶市農委在銅梁區召開的全市再生稻現場觀摩會上了解到,今年重慶市再生稻豐收已成定局。農情統計表明,今年重慶市再生稻産量有望達到18萬噸,超過常年10萬至15萬噸的産量。

銅梁區南城街道巴岳村三社農民盧廷倫説,今年他家的再生稻收成是近10年來最好的一年,頭季機收後,再生稻畝産還能達到230公斤。

據了解,今年重慶市再生稻呈現蓄留面積大、有收面積多、高産田塊多、發苗數多、成穗率高、普遍增産等特點。今年全市再生稻有收面積達到135.1萬畝,比去年增加13.5萬畝,增加了11.1%。

“尤其是機收再生稻取得了大突破。”重慶市農技推廣總站水稻科科長郭鳳説,制約再生稻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於機收。頭季中稻機收時,會對再生芽進行碾壓,不容易發出穗子。然而,人工收穫1畝水稻的成本約需500元,機收僅需150元左右,降低收穫成本與蓄留再生稻的矛盾十分明顯,影響了農民蓄留再生稻的積極性。

郭鳳介紹,為了解決制約再生稻發展的這一瓶頸,重慶市加強科技攻關,選育和引進了抗碾壓、再生力強、適宜機收的水稻新品種,技術措施上抓好適施促芽肥和發苗肥、看芽搶收頭季、高留稻樁、配方施肥、科學管水、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技術環節,確保在中稻豐收的基礎上,再生稻也奪得高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