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毛換糖咧!”搖著撥浪鼓,挑著貨郎擔,走街串巷,以紅糖換取雞毛等廢品獲取微利——這就是浙商的最初形象。

斗轉星移,當“雞毛換糖”換來連續31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居全國各省區第一位;當美輪美奐的西湖引得“G20峰會”嘉賓流連忘返;當復蘇乏力的世界經濟共同期待“中國方案”時……對浙江這塊神奇的土地,人們更是平添了一份敬重和關注。

“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G20杭州峰會”結束之際,對“浙江精神”的概括,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浙江面貌發生巨變的真正動因!

不空談,不浮誇,由裏往外一起美

浙江,“塊阜之山,營宇狹小”——是國土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滿打滿算,土地面積10.55萬平方公里,只佔國土總面積的1.1%,且“七山一水兩分田”。

礦藏資源更是乏善可陳:缺油少煤,主要生産資料95%以上靠外來輸入。新中國成立後,海防前線這一區位,又讓國家投資遠遠繞開浙江……

不過,這一切,並沒有壓倒浙江人——對於不屈者來講,困厄,是催人奮進的硎石。改革開放以來,憑著“走遍千山萬水、吃遍千辛萬苦、想盡千方百計、説盡千言萬語”的“四千精神”,浙江人勇立時代潮頭。

“義利並重、工商皆本”是浙江的“文化基因”——這一基因,讓浙江人“一遇陽光就燦爛、一遇雨露就發芽”。

憑著實幹,浙江“無中生有”:桐鄉不出羊毛,卻有全國最大的羊毛衫市場;余姚不産塑膠,卻有全國最大的塑膠市場;海寧不産皮革,卻有全國最大的皮革市場;位於山旮旯裏的義烏小商品市場,既不靠沿海,又非交通樞紐,卻成了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費品批發市場,經銷170多萬種商品……

再看,魯冠球、徐文榮、南存輝……這些昔日的泥腿子,成了國內、甚至國際商海中威風八面的商界大亨。2016年8月25日,全國工商聯在北京發佈了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浙江134家民營企業入圍——這也是浙江連續18年名列第一。

不獨耕耘故土,還有640多萬浙江人在省外創業,“無浙不成商”“無浙不成市”成為新時期的流行語。以安徽、江西兩省為例,浙江商人投資額佔這兩省吸引內資額的35%—40%。浙江人在全國各地經營的專業市場多達3000多家。

10多年以來,浙江更是進入了經濟社會全面健康發展的新階段。人們忘不了推動這一發展的“頂層設計”——“八八戰略”。2003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舉行第十一屆四次全體會議總結了浙江發展的八個優勢,提出了面向未來發展的八項舉措:新型工業化、城鄉一體化、綠色浙江、海洋經濟、文化大省、機關效能建設……

這一切,總的落腳點就是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讓健康有序發展永遠成為主旋律。

政風,決定著社會風氣,也決定著經濟走向。人們評論浙江,最常用的詞是“藏富於民”。“藏”,離不開“執政為民”的胸襟和不計個人得失的氣度,離不開“低調務實”“由裏往外美”的執政理念。

長期以來,GDP是否增長,是衡量幹部政績的一個硬杠杠。在任期內,如果GDP沒有大的增長,想評優?想升遷?難!這樣的比賽,容易帶來這樣的結果:為了GDP增長,有些人便把環境保護拋在了腦後。於是,儘管三令五申保護環境,小造紙、小化工仍屢禁不止;本來秀麗的山水,被開山取石弄得千瘡百孔……

地處浙江西部天目山區的安吉曾是浙江20個貧困縣之一。改革開放後,急於丟掉“窮帽子”的安吉,把目光轉向了工業,一時間,“村村點火、戶戶冒煙。”財政確實是上去了,可代價呢?青山被毀,河流被污染……痛定思痛,粗放發展的老路不能再走了!安吉縣人大通過了“生態立縣”的新戰略,毅然關閉了33家污染企業。

安吉的努力,得到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的高度重視,2005年8月15日,習書記冒著酷暑來到天荒坪鎮余村調研,走村串戶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後,高興地説,下決心停掉一些礦山,這是高明之舉。熊掌和魚不可兼得的時候,要知道放棄,一定不要再去迷戀過去那種發展模式,其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浙江毅然停止了GDP競賽,卸掉“政績枷鎖”——抓GDP增長是政績,解決民生困難,保護生態環境,同樣是硬邦邦的政績。

“兩山理論”如一支神奇的畫筆將浙江山水描繪得分外妖嬈!“頭枕欸乃聽槳聲,眼觀雜花盈原野”的美境又敦敦實實地回到了浙江大地。

實踐證明:“兩山理論”讓浙江的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法國酒店大亨費舍先生結束了兩個多月的中國之旅。此行,他是為了考察“洋家樂”在中國的選址。回程時費舍先生感慨:“中國繁華城市到處可見。但是,最適合建‘洋家樂’的還是浙江,這兒農村的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一點兒也不比歐洲差。”

“由裏往外美”的執政理念帶來的豈止是山水的變化,他讓浙江的施政者始終能將創業績與守政策、現實性與長遠性、計劃性與規律性完美統一。2008年,席捲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不期而至。2009年第一季度,全國GDP同比增長6.1%,而浙江只有3.4%。是為了面子、先保住GDP增長,還是繼續推動轉型升級?

浙江沒有絲毫的猶豫,省委領導同志旗幟鮮明地提出:環境保護的“硬杠杠”萬萬不能寬,節能減排的“緊箍咒”萬萬不能松,困境中更要咬定轉型升級!有“南方五金城”之稱的諸暨市店口鎮,頂著“砸了店口人飯碗”的輿論壓力,毅然關停了1304隻土爐;拆解業是台州的支柱産業之一,這些企業在為台州製造業提供源源不斷原料的同時,也産生大量的油污、廢水、廢氣……台州堅定不移地進行了“騰籠換鳥”。

轉型升級,使浙江經濟“順利突圍”,完成了從貼牌生産、蜷伏于價值鏈底端向設計、創新的産業鏈高端的攀升。

實幹,是人們對浙江工作的一個中肯評價。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