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聯姻”現代科技VR帶你去“故宮修文物”

  第二十屆科博會在北京舉辦。圖為展會現場,觀眾體驗機器人。 韓海丹 攝

中新網北京6月9日電 (記者曾鼐)VR技術帶你到“故宮修文物”、不帶頭盔玩3D遊戲、黑膠唱片數字修復“重現”梅蘭芳原音……在進行中的北京第二十屆科博會上,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攜手,聚焦融合發展。

走進科博會的首都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成果展,500多平方米的展區內,有新媒體、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動漫遊戲等多個前沿産業,凸顯了文化與相關産業深度融合,推動文化創新。

該成果展由北京市文資辦主辦。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將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進一批文化科技融合項目,努力推動文化科技融合企業認定;加強政策研究,推動建立産業融合發展協同機制,不斷完善數據支撐和創新服務手段。

傳統文化“聯姻”現代科技 VR帶你去“故宮修文物”

圖為無邊框螢幕的應用,讓觀眾不需要任何頭盔或眼鏡,便可感受到3D效果 曾鼐 攝

用VR技術去“故宮修文物”

VR技術讓文物“活”了。科博會上,虛擬現實技術不僅讓人一覽名畫古物的風貌,而且可以“親手”修復文物。戴上VR頭盔,北宋名畫《千里江山圖》等一一呈現;在虛擬的故宮養心殿中,春秋蓮鶴方壺立於其中,觀眾可“拿起”散落一旁的花瓣、銅鶴等,親手拼合成壺。在另一側的大螢幕上,3D圖畫可讓觀眾以任何角度“觸摸”、端詳方壺,並了解背後的故事。

“希望更多人接觸、傳承文物的歷史和文化。”北京清美文博國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徐道升對中新網記者説。

徐道升説,就文物修復本身而言,數字化處理技術非常重要,文物需要定期維護、多次修復,以往修復手段智慧化較低,但通過數字化處理,大量的資料可以輔助修復;通過雲和VR技術的修復交互展示系統,能調取相關文物的各種資訊,如以前用的什麼材料,相似的修復案例等,為文物保護築起一道安全墻。

傳統文化“聯姻”現代科技 VR帶你去“故宮修文物”

圖為科博會上的唱片機,應用數字技術對老唱片進行修復,讓梅蘭芳原音“重現”。 曾鼐 攝

不需頭盔和眼鏡也能玩3D

在一旁的展臺內,三台弧形大螢幕前,觀眾盡情體驗著塞車的速度與激情。這款遊戲,不需要任何頭盔或眼鏡,便可體驗到3D效果,甚至能讓你有暈車的真實感覺。

這是因為應用了一種特殊的螢幕。據北京沃富瑞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俞陽介紹,與普通螢幕不同的,這些螢幕實現了“無邊框”。她説,人眼的視野是一個橢圓,相對於人眼的顯示弧角越大,人對於影像的“沉浸感”越強;像有邊框的顯示螢幕,會將顯示影像限定在邊框內,邊框會形成“柵欄效應”,破壞感應;而無邊框的沉浸式顯示屏,能帶來更好的沉浸式體驗。

同時,曲線螢幕設計更貼合人眼的生理曲線構造,避免籃光直射人眼的專利技術,還能緩解觀看者的眼部疲勞。俞陽表示,這個産品的技術,不僅能應用於電競遊戲,還可以在影院、外立面異形螢幕上,實現“定制化”的設計。

黑膠唱片“重現”梅蘭芳原音 電子屏現場“潑墨”

酷炫的VR展示臺背後,一台老式唱片機顯得有些“另類”。悠揚的京劇曲調,吸引了諸多老戲迷駐足。

從唱片機內緩緩流出的唱腔,正是梅蘭芳的《貴妃醉酒》。據中科匯金數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項目總監劉京龍介紹,這是應用了數字技術,得以對老唱片進行修復。

劉京龍説,像刻錄于上世紀30年代的梅蘭芳唱片,隨著時代發展,會出現聲音嘈雜、雜音等問題,甚至最終徹底消逝,而通過數字技術修復,並數字化存儲,能得以永久保留。

修復的秘訣,是應用了低損傷的唱頭。劉京龍説,目前應用的唱頭只有1.5克,可用於黑膠老唱片的修復,讓無損修復與轉存成為現實。

聽完戲劇,還可以“現場潑墨”。在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的“軟筆書法體驗臺”上,觀眾可以手持特製的“毛筆”,到硯臺裏“吸”墨汁,在大螢幕上留下自己的書法作品。據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岳野説,這款螢幕可識別運筆的形態,創造真實的體驗感受。體驗臺集納了書法寫作、書法遊戲、名作臨摹、書法知識庫、書法字典、漢字活化六個版塊的功能。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名作臨摹”功能,掃描收藏了大量古人和名人名家字貼,可供人們描紅練習。岳野介紹,目前,該體驗臺已經應用於全國範圍內的部分公共文化場館、中小學“書法進課堂”活動項目,並在海外孔子學院進行推廣。他強調,這並不是要替代傳統的書法寫作,而是希望通過科技,進一步激發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