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隆重舉行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

6月5日,四川省環境保護廳聯合省教育廳、省司法廳、共青團省委、省婦聯、高新區管委會、成都市環境保護局、省環境科學學會等省、市級各部門舉行了隆重的六·五世界環境日紀念大會。中國主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紀念這一節日,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黃彥蓉,省政府副省長楊洪波,省政協副主席羅布江村等省領導及各部門領導出席了會議。

四川省隆重舉行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

本次活動由現場的環保展覽、紀念會,以及搭載著公眾願景與寄語的“童年記憶”號地鐵環保專列始發儀式三部分組成,這也是西部地區首發地鐵環保專列。

全民共用,構建主會場靚麗風景線

上午9時許,錦城湖2號湖區已成了一片藍色的海洋,世界環境日的主會場活動將在這裡舉行。身穿藍色T恤的環保志願者們穿梭其間,不斷為市民發放宣傳世界環境日的DM單。移動環境監測設備、輻射環境巡測車、輻射環境應急車、尾氣遙感監測車等高科技環保設備,以及各種創意環保展板紛紛上陣,為市民傳遞最新、最熱的環保科技和環保資訊。環保宣傳的現場展示,讓活動參與者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省市政府和各級各部門防治污染、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的堅定信念和堅強決心。

四川省隆重舉行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

為了讓大家近距離了解環保工作,展覽中特別展示了包括移動環境監測設備、輻射環境巡測車、輻射環境應急車、尾氣遙感監測車等我省環境應急能力最新裝備設施,並演示了汽車尾氣現場監測,讓社會各界更加了解環保,關注環保。

四川省隆重舉行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

在環保科普成果展區,一排排ofo小黃車整齊劃一地停靠在展區內,講解員正為前來參觀的代表們講解ofo小黃車的最新功能。不遠處,Evcard共用新能源汽車展區也吸引了大量市民的圍觀。

今年,成都市已投放了約60萬輛共用單車,每天300萬人次騎行;共投入EV-CARD等新能源汽車900余輛,極大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大大減少了私家車尾氣排放。

全員共建,紀念大會倡導社會共治

上午10點,“六•五”環境日紀念大會正式開始,一群來自成都市實驗小學的孩子用歌舞《自由自在》拉開了大會的序幕。會議由省環保廳副廳長彭勇主持,省環保廳廳長于會文,教育廳黨組成員劉東,司法廳副廳長陳愛蓓,團省委副書記張榮,省婦聯副主席張懷青在會議現場共同啟動了“綠色發展,社會宣傳”聯合行動。

會議還為環保志願者頒發了志願者證書、為環保系統工作三十年以上人員頒發了紀念章。

生態環境關係民生福祉,解決環境問題是我們面臨的共同挑戰。來自社會各界熱心環保人士,青年才俊齊聚一堂,環保有生力量得到不斷積聚壯大。省政府副秘書長黃小平、成都市副市長劉守成為我省環保志願者傑出代表頒發了證書。

守護環境,責任艱巨,使命光榮。為弘揚環保精神,激勵環保人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環保部決定授予從事環保工作30年以上人員紀念章,表彰環保人多年來辛勤堅守,今年我省獲紀念章共118人,紀念大會對獲獎代表進行了授獎。

我省各級各部門積極主動落實環保職責、齊抓共管環境保護,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中來,“政府主導、公眾參與、社會共治”的環境保護格局正在形成。解決當代環境問題,除了政府主導,還需要全社會更多力量一起參與到環境品質改善的行動中來,共同守護好巴山蜀水的生態環境和秀美風光,繪就“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的美麗四川新畫卷。

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今年省環保廳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生態環保工作初見成效。今年,省環保廳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大氣污染問題,將成都平原大氣治理作為全省環保“一號工程”。不但邀請“國家隊”支招,還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精準發力。

但是,要實現環境品質的切實改善是一個長期過程,還需要全社會共同發力,共同做好“綠色加法”、“污染減法”,深入推動生産生活方式綠色化。舉辦六·五宣傳活動,就是為了動員全社會、全體公民和我們一起,共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提升環境保護意識,增強每個單位、每個人對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感。環境保護唯有共治才能共用,希望每一個人都做環境保護的踐行者、推動者。

西部首發,成都環保專列創意出發

上午11時11分,西部首趟環保專列——“童年記憶”號在1號線華府大道站正式始發。作為第一批乘客,省環保廳黨組書記、廳長于會文,省環保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彭勇,省環保廳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龍仕榮等領導以及省、市、區各級各部門代表,環保公益組織代表、環保志願者、高校院所代表、中小學校代表、企業代表、環保系統代表以及媒體記者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乘坐了童年記憶號”環保主題地鐵專列。

當得知在環保專列中的“環保寄語”是活動前期特地在“四川環保”微網志、微信平臺向公眾評選徵集而來的,于會文表示,這樣的做法很好,能讓更多的人都參與到環保行動中來。

據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環保專列的想法在半年前就提出了,其間又經歷了緊張的策劃、籌備、到最後實施,力求達到環保與生活共通共融,人人來參與,處處見環保的宣傳效果。這次宣傳方式的創新,激發了公眾空前的參與熱情,也獲得了現場代表們的一致認可。

(來源:中國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