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藏族村支書,一個漢族“老支書”,兩人挨家挨戶走訪、解説,把“土地流轉制度”推廣到了甘孜州爐霍縣,助當地群眾實現增收。這只是四川藏區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爐霍縣因地制宜重點打造綠色生態産業示範帶,僅甘孜州“十三五”期間就要建設3個百公里綠色生態産業示範帶,由此逐步改變藏區農牧民的生産生活方式。而現代科學技術的注入,更是讓高原上“沉睡”千年的光熱資源,轉化成為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星星之火”。
新華社成都5月31日電 題:藏漢兩支書攜手種出高原“脫貧果”
新華社記者惠小勇、葉建平、魏兆陽
傍晚,爐霍縣海拔3200多米的鮮水河谷,一排排灰白相間的大棚,在落日余暉下顯得蔚為壯觀。這是四川甘孜藏區第一個成規模的綠色蔬菜産業園。
高原蔬菜基地。新華社記者魏兆陽攝
34歲的藏族婦女阿佳,提著水桶正要離開大棚。“是鎮上介紹我來這裡工作的。前兩個月每天80元,這個月漲到了100元。”
阿佳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斯木鎮若海村人。愛人因病去世後,她獨自拉扯著兩個10多歲的孩子,是鎮上重點幫扶的困難戶。
3個月前,阿佳辭掉了縣城小學的“臨時工”,穿上了蔬菜基地的綠色工裝。與每月增收1000多元相比,變化更大的是,阿佳不再是那個只會種青稞、小麥等傳統農作物的藏族婦女,而成為了一名能在高原上種植番茄、黃瓜等蔬菜水果的“職業農民”。
在這個高原藏區有機蔬菜示範基地裏,像阿佳這樣家庭困難的“職業農民”有20多位。基地是盛煌農業公司投資打造的,老闆盛學武來自我國“蔬菜之鄉”山東壽光。在老家化龍鎮樂業村,老盛是擔任過26年村支書的致富領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