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俊(左)給老母親蔣天秀喂飯。

 

李長俊(左)給老母親蔣天秀洗腳。

 

 (左)給老母親蔣天秀梳頭。

 

李長俊(右一)給老母親蔣天秀陪老母曬太陽、觀花草。

中國網5月26日訊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生活水準的提高,要做到孝敬老人並非難事,難的是古稀老人“專職”去孝敬將到期頤之年的老人。

然而,現年76歲的李長俊做到了,因她退休以來堅持 “專職”孝敬97歲的母親蔣天秀,被重慶市南岸區渝能社區評為“最美家庭”和社區先進人物。

據李長俊鄰居許啟厚、楊福珍介紹,原在四川省廣安縣(現廣安區)當川劇團團長的李長俊,侍奉母親語言溫和、天天笑臉。她很細心,侍候母親像帶幼兒那樣,她走到哪,就牽手母親到哪,外出探親訪友、走人戶,都將母親帶在身邊,為老母洗澡、洗腳、換衣、梳頭,甚至上廁所都是微笑服侍。“我們見了,羨慕老太太好福氣,李團長是個大孝女。”

楊福珍還説,李長俊是非常細心的人,老母親的需求儘量滿足。一次在家看電視時,老母親看見一個高齡大爺坐在飛機上,就自言自語地説,“這樣大的歲數也可以坐飛機呀!”善解人意的李長俊明白老母親話中之言,心想她老人家坐過汽車、火車、輪船,沒坐過飛機,當兒女應滿足老人需求。她同丈夫商量後,專門陪母親坐飛機到雲南旅遊,滿足了母親的心願。

李長俊的侄女賀艷艷介紹,祖母今年97歲了,眼不花、耳不聾、胃口好,思維敏捷,起坐自如,走路靈活,去年檢查身體,除有一點骨質疏鬆外,都很正常,這自然與姑姑李長俊和家人的孝敬分不開的。姑姑李長俊照護老人,寧可自己累一點,苦一點,也不能讓老人家留下遺憾。

賀艷艷説,今年大年三十,她家請吃飯,但不見祖母來,她問姑姑李長俊祖母怎麼沒來?李長俊説:祖母吃素,今天就不來了。她當時沒在意,晚上聽妹妹説,祖母前幾天多吃了點肉,著了涼,在拉肚子。姑姑李長俊怕祖母涼到了,就讓祖母在床上躺著,怕來吃飯來不及上廁所,弄臟衣褲,影響團聚歡樂。姑姑李長俊吃了幾筷子菜就匆忙回去了,給祖母換褲子、擦洗身子、洗臟衣和床單。那天上午,姑姑李長俊給祖母洗換衣褲、喂藥,被折騰了5次。在李長俊精心照護下,她祖母第二天就好起來了。

當人們問起李長俊為何能精心、笑臉侍奉老母時,她笑著説:母親給了我的肉體生命,老師給了我的精神生命,母親比我先老,已97歲了,我用角色互換之心照料母親,就産生了耐心、細心,不會有怨言和煩心。母親養我小,我養母親老。當母親不能自己照顧自己的時候,為人兒女就要想到,老人上了年紀,可能生活不能自理,出現大小便失禁,房間可能有異味,作為兒女,不能嫌臟嫌臭,不能有傷害的語言,要及時清理,要維護和尊重老人的自尊心。

李長俊語重心長地説:為人要有感恩之心、有了感恩之心,才會有責任感。母親生下我,小心翼翼將我抱在懷裏,背在背上,生怕我受冷受熱,及時給我喂奶,換尿布、洗身體,有病時,不眠不休地照顧,背上求醫問藥,忙個不停,心神不安。我長大了,教我做家務,省吃儉用供我上學,每天送我去、接我回。我成家後,幫我做家務,帶管孩子,盡心盡力,不要報酬,從無怨言。現在母親老了,生活不能自理了,角色互換是理所當然的。為人子女,要牢記在心,看母親的現在就是自己的將來,孝親敬老一定要趁早,才能對得起老人,對得起社會。

在講到笑臉侍奉老母時,李長俊説:孔子在《論語》中三講孝道,其二是“和顏悅色”。笑臉是人生快樂的符號,是友善的標號,是對別人真誠的記號,是一張寫在臉上的名片。我對母親笑臉,這是我和母親心靈溝通的語言,是對母親熱愛和忠誠,也是家庭和諧的標誌,可使自己和母親感到快樂,是文明之舉。我帶母親外出遊覽,可使她放鬆心情,清心明目,感受親情,這既是行孝的實際行動,又是健身的“精神體操”。為人子女者,盡孝不能等。當父母還健在的每一天,就要及時行孝,給予更多地陪伴和關愛。否則,如父母在某一天離去,我們就將留下沉痛和遺憾!

 “孝”沒有一定形式,但“孝”要出自“敬”、“愛”之心,以“敬”為前提。李長俊對老母懷有深愛之心,必生和氣,有和氣必生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如果對父母沒有一個好臉色,所謂“孝敬”,又有多少子女是發自內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