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系統控制溫室,調節適合作物生長所需的環境。 記者 李文科攝
通過物聯網監控的大棚蔬菜長勢喜人。 記者 李文科 攝
養豬場的糞便經厭氧發酵後,産生的沼液通過智慧灌溉管網為能源作物提供生長所需養分。而能源作物生長過程中産生的秸稈、廢棄油渣等經預處理後,進入沼氣罐發酵……這環環相扣的體系,構建了“豬-沼-能源植物”的新型生態迴圈農業模式,使整個園區內的廢棄物實現了100%的迴圈利用。今(25)日,作為2017年重慶科技活動周的主題活動之一,市民代表走進重慶市生物質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感受了迴圈農業物聯網系統。
記者在位於重慶九龍坡區白市驛的重慶市生物質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內看到,這套迴圈農業物聯網系統由200平方米的現代化豬舍,200立方米的沼氣罐,5畝能源植物種植區,沼液還田灌溉管網及智慧控制系統等設施、設備組成。
據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這裡養殖生豬15頭,每天糞尿及污水産量約80公斤,經厭氧發酵後,産生的沼液與清水以設定的比例混合,通過沼液智慧灌溉管網為5畝能源作物提供生長所需養分。能源作物生長過程中産生的秸稈、廢棄油渣等經預處理後,進入沼氣罐發酵,而果實通過壓榨提煉植物油脂,製成生物柴油。
與此同時,該中心開發的現代養殖物聯網系統、生態灌溉物聯網系統可實現養殖、種植的全程自動化。通過手機、電腦等移動終端實現養殖場自動投料、糞污的自動清理、環控的自動化管理以及水肥一體化的智慧灌溉等,實現了廢棄物100%的迴圈利用,可節約勞動力成本80%以上。
據介紹,目前這種新型生態迴圈農業物聯網模式已在重慶邊際土地、貧瘠土地上進行示範推廣運用。(記者 伊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