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河蓋日出

中國網5月22日訊(記者 黃姝穎 付戀)“蜀道有時盡,春風幾處分;吹來黔地雨,捲入楚天雲。”

詩人章愷一首《咏秀山》,道出了重慶東南門戶秀山“襟黔帶楚、接連四省”的獨特氣韻。

這裡有神妙之域川河蓋高山草場,有神秘之境石堤酉水湖,有神往之地洪安邊城,有神奇歌舞秀山花燈,還有眾多革命先輩戰鬥過的紅色遺跡,中華民歌經典《黃楊扁擔》傳唱海內外……千百年的積澱與守護,在這片246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成處處風景處處歌。

清江明月,木舟古渡,秀山,是一齣恬淡澄澈的初戀;

甲士執戈、萬馬嘶鳴,秀山,如一壺遼遠深沉的陳酒。

水秀山清攬勝奇觀大武陵,人傑地靈流馨美譽“小成都”。但在5年前,秀山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樣:一“錳”獨大,生態壞境惡劣,是國家非煤礦山重點整治區縣。短短幾年之間,秀山就從曾經的礦區變成旅遊大縣,成功創建了首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並依靠鄉村旅遊實現了川河蓋景區居民脫貧致富。

是什麼讓這顆“武陵明珠”綻放出更加炫目的光彩?近日,本網記者走進秀山,實地探尋秀山如何演繹這一場華麗的蛻變。

 

 川河天路

秀山旅遊駛上快車道  鄉村旅遊成為脫貧攻堅新抓手

 “十二五”期間,秀山依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堅持因地制宜打造精品旅遊景區,投入了89315萬元開展重點景區景點建設,現已成功創建多個旅遊景區,獲得中國美麗田園景觀國家級、市級品牌20余個,鄉村旅正在遊蓬勃興起。

曾依賴煤炭開採謀生的川河蓋居民,現在不僅吃上了“旅遊飯”,還通過參與景區開發,經營農家樂、高山蔬菜等産業實現了脫貧並逐步富裕。川河蓋景區內的貧困村川河村和楠木村,于2016年實現了整村脫貧,並順利通過了市級脫貧檢查驗收。

“自開展脫貧攻堅以來,我縣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促進農戶增收。”秀山縣常委、常務副縣長付強表示,秀山充分發揮鄉村旅遊的資源優勢,以景點建設為龍頭,推動農旅、文旅、林旅、康旅等深度融合,建成高山生態避暑納涼和農業觀光體驗示範點30個、鄉村旅遊接待戶444家,採取“參股入社、配股到戶、按股分紅、脫貧轉股”的方式,確保貧困群眾獲得穩定的配股分紅收益,實現持續穩定增收,從而促進脫貧致富。

據統計,“十二五”期間,秀山縣累計接待國內外旅遊者860.2萬人次,累計實現旅遊業總收入34.86億元。其中,2015年遊客人數達到313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12.85億元,2016年接待遊客406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8.8億元。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