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多車道匯入控制系統後,車輛在各自車道排隊等候通行。警方供圖

近段時間,重慶的駕駛員可能會發現這樣一個變化:好幾個多車道匯合的路口都多了紅綠燈控制,不再因車流的匯集而“打擁堂”,通行更加順暢。21日,記者從市交巡警總隊獲悉,這是由重慶交巡警自主研發的多車道匯入自適應控制技術,今年將新增20處,且該技術正在全國推廣。

袁家崗多方向車流“打擁堂” 市民呼籲調整

以前,不少開車路過袁家崗的駕駛員都對那兒的“堵”深有體會。在袁家崗輕軌車站下面,從大公館、謝家灣方向過來的車流和從重醫調頭過來的車流匯合,好不容易合道進入主馬路後,直行不到幾米又要分路,有的車子要從最右側車道走到最左側,有的車子又要從最左側走到最右側,車流量大的時候,路口就“打擁堂”。

對駕駛員反映強烈的袁家崗片區堵塞的原因,交管部門進行了梳理,發現主要有四個問題。一是路網結構不合理,3個方向8車道的車流要在此匯聚為4個車道,並在200余米的道路內向大坪、菜袁路和友誼路3個方向分流,車輛交織情況突出,當車輛流量達到峰值時就導致車行不暢。

第二個問題就是違章停車現象突出。不少市民會坐計程車或私家車到袁家崗換乘輕軌,因此在路邊臨時停靠的車輛很多,對正常通行的車流也造成了延誤。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交通事故頻發。交巡警分析,因為車流交織,部分車輛隨意變道,導致輕微交通事故頻發,引發路面擁堵。

自主研發多車道匯入自適應控制技術 多個路口不堵了

分析出擁堵的癥結後,市交巡警總隊立即研究調整策略,自主研發了多車道匯入自適應控制技術。

市交巡警總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技術就是利用信號燈控制,實現分方向、分車道的車輛交替控制放行,精細化控制車流的進入和駛出,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提高車道利用率和通行能力。

記者在袁家崗輕軌站路口看到,在大公館、謝家灣和重醫調頭匝道三個方向車流的交匯處,每個車道都有一個信號燈單獨控制。在信號燈的控制下,三個方向的車流輪流駛入主幹道。同時,路口還安裝了闖紅燈、違法變道抓拍、違停抓拍的“電子警察”,規範了車輛的通行秩序。

在使用多車道匯入自適應控制後,僅一個月時間,袁家崗立交的通行效率就大大提高。據統計,大公館方向、謝家灣正街方向擁堵長度分別由最長時的2km、1km縮減至500余米、400余米。在早高峰時段,長江二路200米車流交織路段的通行量也提升至4000余輛,平均車速提升15%以上,輕微交通事故同比下降約52%。

目前,該技術已應用在黃花園大橋、朝天門大橋等20處路段,通行效率均明顯提高。據了解,今年,交管部門還將在嘉華大橋北延伸段、石板坡立交石黃隧道出口、金開大道照母山立交等20處新增多車道匯入自適應控制設施。同時,該技術還正在全國推廣。(記者 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