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致力於簡化“一帶一路”國家獲得和使用地球觀測數據的複雜度,比如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所開展的氣象衛星數據産品國際共用與服務工作中所採用的 CMACast 技術。這個系統是中國氣象局建設的 DVBS-2 數據廣播系統,平均每日向“一帶一路”區域的 2 000 多個用戶站分發氣象衛星數據量 220 GB 以上。“一帶一路”區域國家可通過 CMACast 接收站接收穫得準實時衛星數據。CMACast 系統目前已在伊朗、孟加拉、印度尼西亞、馬爾地夫、尼泊爾、蒙古、馬來西亞、巴基斯坦、泰國、菲律賓、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寮國、斯里蘭卡、朝鮮、越南、緬甸、澳大利亞、哈薩克等“一帶一路”國家的 2 000 多個用戶單位落地,這都將成為 DBAR 計劃非常重要的空間數據保障渠道。
Stefano Nativi 教授和 Joost van Bemmelen 博士認為在“一帶一路”地區的空間技術應用核心是數據共用問題,應積極借鑒地球觀測組織(GEO)的相關經驗。GEO 所發展的 GEOSS 是一個全球性的、靈活的資訊提供商網路,允許決策者線上訪問大範圍數據和資訊。GEOSS 通用基礎設施(GCI)應用上-中-下模式實現了一個軟體生態系統,將用戶連接到龐大的供應系統 GEO-DAB (發現和訪問代理),而 GEOSS 門戶對這一成果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 GEO 的技術設施,“數字絲路”可以直接使用國際 GEO 的數據資源,也可以動態使用區域內多樣化的數據資源。
數據雲服務可以大大提高發展中國家用戶對於數據獲取的便捷性,開發的遙感衛星數據雲平臺已為 8 個成員國提供遙感區域雲服務,所共用的數據包含中國最新的地球觀測衛星數據,甚至還包含了 2 米解析度的 GF-2 衛星數據,這是國際上首次以國家行為將米級解析度的遙感影像大規模進行免費共用。這項工作的開展和深入,將大大促進 DBAR 的數據共用和大數據服務能力。
DBAR 合作計劃的首席郭華東院士認為 DBAR 是一個科學、開放、合作的對地觀測國際計劃,將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獲益,並歡迎更多的國家、組織、學者加入這一計劃,私營公司的加入也是 DBAR 的方向之一。DBAR-DATA 工作組參與單位之一的西班牙 isardSAT 公司是歐洲著名的地球觀測領域服務與問題解決的研發公司,目前承擔著歐空局(ESA)Jason-CS、Sentinel-3、CryoSat、EnviSat 和 ERS 等多項衛星的應用和雲服務相關項目。該公司的 Laia Romero 博士和 Bernat Martinez 博士認為在地球系統的全球監測越來越迫切的新時代,充分利用雲計算等技術可以大大推動發展中國家快速掌握和使用空間認知。他們通過雲平臺來操作大量的哨兵衛星數據為大量水資源研究和管理人員提供實時的非洲尼日爾河流域的水文、水質、城鎮發展等線上分析,這種技術對於其他“一帶一路”國家以及其他地區都具有推廣意義。另外,對於“一帶一路”大區域國際合作計劃,地球觀測數據是基礎、通用和可靠的數據基礎,參與機構對於數據共用的承諾至關重要,面向大數據時代的挑戰應該重視科研機構和資訊領域創新機構的合作,使得地球觀測大數據資源真正在“一帶一路”計劃中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