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豆子飛起來,老百姓的生活富裕起來。崔倫震攝(資料圖片)
農業供給從“量”到“質”轉換
新年伊始,黑龍江綠色食品集中亮相北京“年貨大集”。短短五天時間,龍江優質農産品就捲入進場觀眾6.3萬人,卷走訂單27.5億元。黑龍江綠色有機食品這塊“金”字招牌,在北京消費者心目中落下深刻印記。
一場“年貨大集”使得龍江的綠色食品從“行銷”變“贏銷”,這也更堅定了供給側背景下龍江農業調結構的信心。
過去一年,龍江主動適應新形式,按照“減玉米、穩定並適當增加水稻、增大豆雜糧、擴草蓿和果蔬,打造安全優質高效綠色農業”的總體要求,調減玉米1922萬畝,新增經濟作物177.7萬畝。僅農業大市佳木斯玉米麵積比上年減少76.36萬畝,大豆面積實現了恢復性增長,比上年增加了51.15萬畝,雜糧雜豆比上年增加19.68萬畝,經濟作物比上年增加25.74萬畝,食用菌生産量增加到3.5億袋。
一組數據顯示,通過改種雜糧雜豆、蔬菜等高效作物,全省農民每人平均增收272元。
如何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農業大省黑龍江也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去年8月2日,“五常大米”官方旗艦店強勢入駐天貓,帶防偽碼的五常大米上線僅兩小時就賣掉10萬斤,相當於一個實體門店一年半的銷售量。五常大米借網延伸銷售觸角,既是農業走出去、樹立品牌的開拓之舉,更是迎合市場需求、完善産業鏈條的順勢之策。展現出農業借網淘“寶”的無限可能。
實際上,黑龍江省農産品量大質優,不只是大米,各種雜糧、黑木耳、森林雞、藍莓、山野菜等綠色食品,市場認可度很高。當前,黑龍江正在向國內有總需求增長空間和龍江有競爭優勢的領域深度挖潛,借助“網際網路+”推動農業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再靠“賣得好”倒逼“種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