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寄給郭明義的感謝信。

郭明義收到的信來自全國各地。

郭明義回憶説,多年前,他和求助者常有書信往來,其中不少信是學生寄來的。

四月十七日,記者前往位於鞍鋼集團礦業公司齊大山鐵礦的鞍鋼集團公司郭明義愛心工作室採訪全國道德模範郭明義。工作室專職工作人員刁瑩與記者相約上午十點。當記者提出能否提前一些?刁瑩有些為難。她説:『郭師傅每天十點左右才能從採場回到辦公室。他説過不管工作室的事情有多忙,採場的工作也不能丟。』於是,上午十點,記者在工作室見到了剛從採場返回的郭明義。

還是叫我“郭師傅”吧

還是那身熟悉的工作服,還是那張親切的笑臉。見到郭明義的一刻,記者不禁脫口而出:“您怎麼一年四季穿著這身工作服啊?”郭明義低頭看看自己的衣服,反問記者説:“工人不穿工作服,穿西裝咋幹活啊?”

郭明義説,常有人問他為啥走哪都穿這身工作服?還有人説看到這身工作服在一眾西裝中間顯得太另類了,建議他開會時也穿西裝。郭明義坦言,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最終還是決定不改變自己。説起原因,他説,首先,自己多年來一直穿這身工作服,換西裝會不習慣;其次,自己是普普通通勞動者中的一員,服裝應該和自己的身份、內在本質相一致。

郭明義不喜歡人家叫他名人。與名人相比,他更珍惜工人的身份。在採場,大家都叫他郭師傅。聽到“郭師傅”這樣的稱呼,郭明義會覺得放鬆而愉快。

郭明義説:“工人很特別,質樸、直率,比名人地位高,影響力大,不信我給你找答案。”説著,他拿起辦公桌上的一本 《黨章》,翻開第一頁邊指邊説:“《黨章》裏第一句説的就是咱們工人階級,你説當工人多光榮?”郭明義露出燦爛的笑容。

忙碌的愛心工作室

正聊著,工作室的兩名專職工作人員鄧兆成、白弘川走了進來。採訪中斷了,因為郭明義要聽工作人員彙報今早發生的一個特殊情況。

原來,早上有社區居民反映社區內的電線桿快倒了,存在安全隱患。得知這一消息後,郭明義趕緊讓工作人員赴現場核實。郭明義對情況了解得很細。“電線桿倒了嗎?”“傾斜多少度?”“回來的路上聯繫有關部門了嗎?”……白弘川表示已經與電力部門取得了聯繫,郭明義才放心地點了點頭。

採訪當天上午,刁瑩負責去銀行辦理匯款業務,為之前求助的瀋陽工業大學遼陽校區控制與工程系學生羅照萬的老家貴州寄2.3萬元捐款,用於購買三頭母水牛。

郭明義説,羅照萬的父母靠種地所得的收入維持生活。去年9月,羅父突發腦出血,手術花光了所有的積蓄,家裏生活十分困難。得知此事後,羅照萬所在學校的郭明義愛心分隊對羅家進行了捐助。前幾天,羅照萬隨愛心分隊到郭明義愛心工作室交流工作。郭明義得知羅父因病喪失勞動能力,但掌握養牛技術時,提議羅家可以養牛脫貧。核實情況後,郭明義與貴州當地的工會取得聯繫,準備把購牛款匯過去。

如今,郭明義愛心分隊已有700多支隊伍,遍及全國各地。對此,郭明義感到很欣慰。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