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上天,世界最薄0.15毫米資訊顯示觸控玻璃實現量産,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揭牌,區域創新能力連續5年居中部第一……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一年來,我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在創新創造中培育競爭新優勢,創新成為安徽最閃亮的名片。

去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安徽時指出,安徽作為科技大省,中國科技大學作為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的大學,這些年抓科技創新動作快、力度大、成效明顯,值得肯定。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方興未艾,要增強使命感,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奮起直追、迎頭趕上。一年來,我省下好創新“先手棋”,沉下心來抓落實,塑造了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性發展。

聚焦科技前沿,搶佔創新高點

——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突破核心技術,實現由跟跑並跑向並跑領跑轉變

日前,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層重要組成部分,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建成世界規模最大、基於癌症激酶靶點的高通量細胞篩選庫。該細胞庫囊括了近70種癌症激酶靶點,細胞種類150余種,幾乎覆蓋了已知與腫瘤發生發展相關的全部激酶及激酶突變細胞。該細胞庫的建成,填補了國內新藥創制領域此類檢測體系的空白,將為抗腫瘤新藥研發提供有力支撐。

作為我省三個大科學裝置之一,穩態強磁場一年來已實現多項突破。去年11月,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歷時8年自主研製的混合磁體裝置調試獲得圓滿成功,實現了任務目標——産生40特斯拉穩態磁場,達世界一流水準,正式成為磁場強度在世界排名第二高的穩態強磁場裝置。 “下一步,我們將向世界第一穩態磁場邁進。 ”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主任匡光力表示。

目前,我省擁有同步輻射、超導托卡馬克和穩態強磁場三個大科學裝置,是全國大科學裝置最集中的省份。同步輻射裝置是國內唯一以真空紫外和軟X射線為主的同步輻射光源,全超導托卡馬克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最重要的前期實驗平臺,穩態強磁場是國內唯一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的強磁場實驗裝置。依託三大科學裝置,我省誕生了一系列世界領先的科技成果。

只有緊盯世界科技前沿,才能實現由跟跑並跑向並跑領跑轉變。去年8月,由中科大主導研製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去年年底,全球首條千公里級的量子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全線貫通。一年來,我省在量子通信領域突破多項核心技術,量子通信原始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在量子通信領域,中國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聚焦科技前沿,搶佔創新高點,是創新驅動的必然選擇。今年2月底,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高新區揭牌。合肥是繼上海之後,國家正式批准建設的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其獲批建設,是我省以新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實施創新發展行動取得的重大進展,標誌著安徽在全國創新大格局中佔據了重要地位,成為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重要力量。

推進“三重一創”,打造創新經濟

——以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龍頭,構建重大創新平臺,打造經濟發展源動力

在陽光電源公司展示大廳,一個藍色的巨大地球模型在顯示屏上轉動。在這一智慧能源運營管理平臺,公司當年累計光伏發電、節能減排等數據一目了然。

“在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的指引下,我們去年下大力氣創新,推出多款新品,光伏逆變器出貨量再次位居全球第一。”陽光電源副總裁張友權介紹,去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0.03億元,同比增長31.9%。他透露,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要創新力量,他們正以分佈式能源關鍵技術和工程應用為研究重點,著力打造全球一流分佈式智慧能源創新平臺,目前可研報告已編制完成,預計下半年開工建設。

分佈式智慧能源創新平臺,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要的支撐平臺之一。目前,量子資訊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揭牌,合肥離子醫學中心質子治療項目開工建設,聯合微電子中心可研報告已編制完成,各大重要創新支撐平臺紛紛啟動前期工作。在合肥各大創新平臺蓄勢騰飛的同時,蕪湖、蚌埠等地也正在積極謀劃發展創新經濟,打造創新高地。 0.4毫米、0.2毫米、0.15毫米…… “最薄的那塊玻璃,跟一張A4紙差不多厚,薄得都快看不見了! ”在蚌埠中建材資訊顯示材料有限公司展廳內,參觀者無不驚嘆。如今,這一世界最薄的觸控玻璃已經實現量産。

建設重大創新平臺,是引領産業結構升級的動力源。一年來,我省大力建設科技研發創新平臺、産業協同創新平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等重大創新平臺。截至2016年底,我省擁有國家大科學工程5個、總數排名全國第2位,科技研發創新平臺總數達185家;擁有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91家(國家級25家),産業協同創新平臺總數達1905家;探索建設中科大先研院等新型研發機構46家,支援組建數字與新媒體出版等省級以上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26家;建成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124家(國家級20家)、生産力促進中心118家(國家示範中心7家)。

省第十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充分發揮科教優勢、産業優勢、政策疊加優勢,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一年來,我省以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龍頭,瞄準“三重一創”,培育建設一批重大新興産業基地、重大新興産業工程、重大新興産業專項,探索構建創新型現代産業體系,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向主導産業轉變。去年,全省24個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實現工業總産值5100億元,增長26%。今年一季度,我省高新技術産業實現增加值1038.3億元,增長14.4%,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8%。

深化改革試驗,激發創新動能

——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與創造潛能

“一年來,我們深化改革試驗,逐步形成以原始創新催生變革性技術、培育新興科技産業的科技創新鏈條。 ”中科大校長、中科院院士萬立駿表示,學校在科技創新方面,以量子資訊國家實驗室為抓手,建設綜合交叉、協同攻關、集聚開放的科研平臺體系,引導科技創新從跟蹤到並行和引領轉變。在技術研發方面,全面參與安徽省“全創改”試驗和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依託中科大先研院等平臺不斷培育高新技術。在成果轉化方面,建設智慧財産權交易平臺、中科院專利中心分中心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提升服務經濟社會能力。

科技體制機制的改革,激發了該校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動能。去年,中科大加快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全校有11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創歷史新高,與清華大學並列全國第二。除主導研製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外,該校研製的空間應用系統有效載荷—空地量子密鑰分配試驗專項,還隨天宮二號發射升空開展在軌測試,並積極參與“天地一體化資訊網路”重大工程。一年來,中科大有兩項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一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兩項成果分別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中國十大科學進展”。

“政府投資入股、上市後股份獎勵”“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高校試點編制‘週轉池’”……為推動更多成果從“實驗室”走向“車間”,我省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強力推進制度創新,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全面展開76項創新改革任務,繼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1+6+2”配套政策,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動力,激發了全社會的創新活力與創造潛能。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目前正在推進,我們還將繼續在科研管理體制機制、高端創新人才引進、科研人員激勵、科研機構評價等重點難點領域先行先試。 ”省發改委主任張韶春表示。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省區域創新能力連續5年居中部第一,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5%;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6.37件,排名首次進入全國前十;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佔工業産值比重提高到23.3%,高新技術産業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接近40%,高新技術企業總數接近4000家,創新已成為我省發展最強勁的增長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