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構建綠色發展制度體系,加快推動生産體系、生活方式、生態環境綠色化,明顯改善大氣、水、土壤環境品質,基本建成碧水藍天、森林環繞、綠樹成蔭的美麗中國典範城市,讓市民在大都市也“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鐵腕治霾

完善成都平原環境建設協作機制,規劃建設城市通風廊道。強力實施電能替代、尾氣治理、揚塵管理、工業減排、露天禁燒,讓市民看到更多的藍天白雲、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氣。

科學治堵

打造綠色交通體系,倡導共用綠色出行,加密軌道交通網、城市公交線網,加快街區迴圈成網,疏通改造擁堵節點,加強智慧交通系統建設,構建快捷高效的城市交通網,讓市民出行更便捷更暢通。

重拳治水

全面實行“河長制”管理,堅持生産、生活、生態用水“三水共治”,強力實施重污染流域綜合整治、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綜合治理、良好水體保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病害整治、飲用水環境安全保障等工程,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

全域增綠

按照“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理念,構建生態區、綠道、公園、小遊園、微綠地五級城市綠化體系。

穀雨剛過,雨水淅淅瀝瀝,攔不住市民出行的腳步。成都周邊新建的綠道,成了市民踏青的好去處。根據《大規模綠化全川成都行動方案(2016-2020)》,到2020年,我市將建成濱河綠道700公里。同時繼續建設健康綠道系統,以“拜水觀山”“天府森林”“天府江岸”“翠擁錦城”等九大主題線為基幹,形成覆蓋全域的三級健康綠色廊道。到2020年,建成健康綠道1000公里。

三環路環境“堪比”澳大利亞

昨日16時20分,陰雨綿綿,氣溫約17℃。荊竹小區六號院外側的北三環路三段綠道上,61歲的張大爺和60歲的文阿姨一前一後快步疾走。紅色塑膠綠道的兩旁,綠草成茵,近兩層樓高的刺桐、楊樹有序地排列。每日早晚,老兩口都要到三環路的綠道上走一個小時。自從2009年搬到三環路旁的富麗花城,這一習慣一直保持至今。“以前沒有綠道,不好走,兩邊都是樹林、竹林,一個人走起來心裏害怕,只能挨著輔道邊上走,還危險,現在三環路這個環境簡直沒得説,整得好!”張大爺邊走邊感慨,“要不是下雨,來這裡鍛鍊的人更多。”

53歲的宣宣領著一隻一歲大的史賓格犬,與老兩口擦身而過。每日早晚兩次,各4.5公里,朋友圈裏,宣宣近一個月以約15000步的步數佔據排行榜前三位。三環路改造前,宣宣只能在自家小區內轉圈運動。“本來打算在城外買套房子養老,現在根本用不著,三環路環境多好,一齣門就是公園。”近幾日,宣宣正勸著大孃回國養老,“她女兒在澳大利亞,跟我們説那綠化多、環境好,我立刻就把三環路的照片發給她了,喊她快回來看看。”

綠化景觀改造將引入海綿城市理念

去年年底,三環路啟動綠化景觀改造工程,本月底將基本完成綠化景觀提升、非機動車道和綠道貫通改造,屆時將呈現一個全長52公里的環城大公園。之後,主體工程建設將全面展開,整個改造工程預計2018年8月完工。川陜立交至鳳凰立交內側,約1公里綠道,是三環路綠化景觀改造後開放的首個示範段。

據了解,此次三環路的綠化景觀改造將引入海綿城市理念,除了綠化“顏值大增”,還具有海綿城市的內涵。建設“雨水花園”,中水回用灌溉系統等,並在沿途平均每兩公里就設有一個包含洗手池、座椅、殘疾人衛生間和母嬰室、管理室、環衛工人休息室的廁所。

此外,改造後的三環路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將徹底分離,原本的輔道將拓寬至12.5米,其中包括三條車道和一條大容量公交車道。人行道在保留原有喬木的基礎上將被改造為非機動車道。三環路兩側現有綠道將被拓寬作為人行道使用。人行道處在綠地中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有一條二十幾米長的綠地。

成都首條“空中綠道”引來眾多遊客

沿北三環路三段,經西芯大道往出城方向行駛約30公里,即可抵達郫都區三道堰鎮。成都首條空中綠道——彩虹橋架空于徐堰河河面之上,旁邊的河堤上,常有三五位垂釣的人。

昨日15時,重慶來的貴柏榮一行5人正在彩虹橋上合影留念。“好美呀,空氣特別好,要是重慶有這種好地方,人肯定多得很。”同行的劉阿姨不禁發出感嘆。中午11時,貴柏榮一行人從重慶出發,乘高鐵前往成都,“我們聽朋友説這裡有條空中綠道,特地過來看看,打算今天住一晚再走,果然不虛此行,看那些在橋上散步的老人,表情裏都透著一股滿足感。”

此時,65歲的陳大建騎著自行車經過貴柏榮身旁。在郫都區生活了二十幾年,每隔兩天,陳大建就要騎車到徐堰河周邊轉一轉。“我是看著彩虹橋修起來的,剛開放時來的人就特別多,你看這橋面的油漆都被磨得差不多了。”

徐堰河是成都重要的飲用水源保護地和錦江之源。為保護成都飲用水源,郫都區投資2600萬元在徐堰河畔打造了一個田園和水源結合的特色濕地公園,為防止水體污染,採取架空的設計方式,將人行“綠道”建在濕地公園之上。彩虹橋3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南側全長891米,北側全長1300米,橋面寬3.5米,可供兩人並肩騎行。該綠道還串聯起了郫都區三道堰境內約7公里的生態綠道。 成都晚報記者 林姝霏 攝影 孫琳

專家訪談

成都晚報專訪市建委黨組書記、主任張樵

天府綠道咋建 市民都可提建議

建成環城生態區,高標準打造天府綠道,成都準備怎麼做?據市建委黨組書記、主任張樵介紹,目前,最新的環城生態區方案正在完善優化中,整個方案預計提交時間在5月底。他表示,天府綠道的打造從環城生態區開始,它也是環城生態區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接下來會在全域成都開展天府綠道打造工作。

張樵透露,此次從編制方案的過程本身來看,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在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會採取更開放的方式向全社會徵詢意見,“預計在方案提交後會啟動市民徵詢這個工作。讓全社會參與到規劃和設計中來。”比如:大家心目中的環城生態區是什麼樣的?希望建成什麼樣?應該怎樣佈局,有哪些功能?環城生態區中的綠道希望如何建設打造?這些都可以提意見。目前,具體徵詢方式還在討論研究中。此次編制方案的最大不同在於,不只是讓專家、設計人員來説,領導來決定,而是讓市民都參與其中,“但參與不等於眾説紛紜,要有的放矢。大家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有好的理念、好的建議,我們都會把它納入進來。市民的意見也可能成為方案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