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規定,自5月1日起,成都市將取消各類證明298項,僅保留15項。這一被稱為“最大力度”的“減證便民”行動,讓群眾少跑腿,給基層組織減了負,倒逼政府部門工作由“避責思維”向“負責思維”轉變。

這是4月20日在成都市武侯區黌門街社區拍攝的一份“奇葩”證明,該社區一位居民因為中午在家煮飯切傷了手指,要求社區開具“無第三方責任人”證明。新華社記者董小紅 攝

最大力度:“挂圖清理”五花八門的證明

近年,類似“你媽是你媽”、“我還活著”等讓人哭笑不得的證明時有出現,群眾叫苦不迭。

成都市民王咏聰説,去年他用洗衣機洗衣服時,不小心把幾百元錢洗壞了。可是銀行不給換新錢,要求先去社區開個“非故意損壞”證明。

“社區幹部也為難,畢竟沒親眼看見我洗壞錢啊,不能亂蓋章。”王咏聰説,“我解釋半天,又找來鄰居作證,最後才開到證明。來來回回跑了幾趟。”

4月20日,成都武侯區晉陽社區黨委書記李含榮向記者介紹工作情況。新華社記者 葉含勇 攝

五花八門的證明也讓基層組織“不堪重負”。成都市武侯區晉陽社區黨委書記李含榮説,去年該社區公開辦事1117項,其中開各類證明佔工作量約一半。“就連在家做飯切傷了手指,也要到社區開證明……”李含榮苦笑著説。

為落實國務院“減證便民”專項行動要求,今年初,成都市開始清理規範村(社區)證明事項,從基層實際開具和上級部門要求開具兩個層面入手,梳理各類證明事項,累計有313項之多,涉及政府部門32個。

隨後,成都市政務服務中心、民政局和法制辦“三堂會審”,涉及清理的政府部門逐個“過堂”,對每一個證明事項反覆論證、逐條審核,依法依規給出保留或取消意見。凡需保留的村(社區)證明,嚴格遵循辦理依據只認法律法規和省級以上規章、文件的原則。

“不合法、不合理的一律取消。不能取消的,該合併的就合併。”成都市民政局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處處長江維説。

經過嚴格的“挂圖清理”,4月7日,《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成都市村(社區)證明事項保留清單〉的通知》出臺。“保留清單”向社會公佈,原來313項證明保留15項,且保留的每項證明均規範了事項名稱、明確了用途範圍,定於5月1日起正式實施。

拼接照片:左圖為4月23日拍攝的清理前的313項村(社區)需要開具的證明事項目錄;右圖為4月24日拍攝的清理後的15項村(社區)需要開具的證明事項目錄。新華社記者薛玉斌 攝

疏堵結合:“不能讓群眾辦不了事”

大幅取消各類證明的同時,成都市統籌推進配套改革,疏堵結合,既堅決砍掉各類“奇葩”證明,又要保證群眾辦得了事。

“目前各地清理工作進度不同,現階段還不能搞‘一刀切’,讓群眾無法辦事。”江維告訴記者,通知明確要求,對在成都市以外的地區或省級以上部門辦事中確實要求群眾提供的村(社區)證明,各村(社區)可以本著方便群眾和酌情合理的原則予以出具。

通知要求,除保留清單範圍內的證明外,成都市各級部門一律不得要求辦事群眾提供村(社區)證明。

成都市還積極探索利用“網際網路+”建立公共服務綜合資訊平臺,整合併打通民政、社保、衛生、殘聯等多個部門資訊資源,實現“一鍵”聯網查詢身份、産權、親屬關係等資訊。這一資訊服務平臺,群眾只要提交過一次相關資訊,就可長久查詢。

公證機構是證明清理工作中涉及業務量最大的部門之一。成都公證處黨支部書記向海平説,公證工作需要很多證明,回避不了。減少證明之後,公證處已開始在服務上做“加法”,比如購買房産資訊查詢設備,不用辦證群眾跑腿,即可現場查詢公證。

成都市蜀都公證處副主任袁慶祥説,該公證處還成立了專門的家事法律服務中心,集合業務精通、細緻耐心的公證員,“下沉”到社區和村莊,免費為辦理公證的群眾核查資訊。

倒逼改革:“避責思維”變“負責思維”

“原來,一些部門為了規避責任或圖省事兒,一級壓一級,最後把責任推給了群眾和基層。”江維説。

經過“最大力度”清理,公佈了“保留清單”。成都市司法局副局長楊蜀成説,這倒逼政府部門轉變工作模式,從“避責思維”變成“負責思維”,從“群眾不便”變成“部門不便”,從“坐堂辦證”變成“出門辦證”。

簡單乾淨、一目了然的“保留清單”,讓基層組織有了“底氣”。“以前不肯開一些‘奇葩’證明,社區幹部還要挨群眾的罵。”成都市武侯區黌門街社區黨委書記申民輝説,“現在好了,有了明文規定,上級部門不能再‘任性’,跟群眾解釋也有法可依了。”

4月20日,成都武侯區黌門街社區工作人員(右)向群眾宣傳清理後的“證明事項保留清單”。新華社記者 董小紅 攝

為加快“保留清單”落地實施,成都市要求各有關部門在4月28日前網上公佈證明“範本”,按照辦事指南的方式,規範文本樣式、明確辦理用途及法律依據,方便群眾和基層參考使用。

“我們還將公佈舉報熱線電話、微網志和微信,嚴肅問責。如果還有要求開具‘不該開’證明的,群眾可隨時舉報投訴,公開曝光。”成都市政務服務中心督察處工作人員林浩説。

以清理證明為契機,成都市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建設,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這包括:打破部門間“資訊孤島”現象,實現基層數據資訊共用;建立公民個人資訊大數據庫,實現個人資訊互聯互通;加快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提高虛假聲明的違規成本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