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4月24日訊 4月24日上午10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佈會,邀請國務院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地理資訊局局長庫熱西•買合蘇提,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王廣華,國務院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國家測繪地理資訊局副局長李維森,介紹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工作和普查公報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有記者問到“本次普查與相關部門開展的有關土地、森林、水利等調查和普查有什麼不同,是否會有重復性的工作?還有山水林田湖的數據在我們國家相關國土、水利、農業和林業的這些部門都有,為什麼我們還要開展這次國情普查?這次普查與相關部門開展普查調查數據存在什麼樣的差異,差異的原因是什麼?”
李維森從普查的特點出發給出了回應,他表示,本次普查有三方面典型特點:
系統性。因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有些部門已經做了一些普查,但是是單項的。這次普查側重於全面的地表覆蓋和全面的地理國情要素,是把山水林田湖地表各種要素全面普查,體現它們相互的關係。
客觀性。“地表的現狀是什麼,我們這次就把它採集出什麼,表達出什麼。比如説這個地是按照耕地管理,但是現在種了林和苗圃了,我們就按照林和苗圃採集數據,這就是客觀反映。”
實用性。在普查內容和指標設定方面,充分調研相關相關部門的情況,充分考慮國際上對地表覆蓋的科學界定標準等因素,選取滿足各方面需求的最大公約數。
他説:“這次普查時點是2015年6月30日,普查數據出來之後,我們和各個部門的數據逐項對接,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聽取大家的意見,看數據之間有什麼差異。整個對接下來以後,我們目前的數據沒有做一項改動,只是和各個部門之間對同一個問題解釋得不同,做了一些必要的解釋。”
李維森還指出,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工作與相關部門開展普查調查數據的差異大體上有三個:
一是標準。關於地表覆蓋的標準,國際上有很多,各個部門有各個部門的標準,也有國家標準,但是標準上還是有一些細微的差異,這樣一個標準來滿足所有部門的一致是不太可能。
二是技術指標的設定。本次普查突出高精度,採用優於1米解析度遙感影像覆蓋全國92%以上,這應該説是首次的,所以數據源精度非常高。“同時我們採集的圖斑,城市中心區域是200平米,就是10米×20米的地塊是什麼樣的地表現狀都採集出來了,在鄉村是400平米。”
三是普查時點, 2015年6月30日這個時點和有關部門的普查時點不太一樣,不同時期地表覆蓋的狀況,春夏秋冬是不太一樣的,所以也有一些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