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雲山甜茶春茶媒體見面會現場
4月22日,由重慶市北碚區縉雲甜茶專業技術協會主辦、澄江鎮縉雲村委會承辦、重慶華夏國學研究院,重慶雲山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協辦的縉雲山甜茶春茶媒體記者見面會在北碚區澄江鎮縉雲村舉行。
好的甜茶,來自特殊地理環境
特殊地理環境,造就獨特甜茶
山間白雲繚繞,似霧非霧,似煙非煙,磅薄鬱積,氣象萬千,古人稱“赤多白少”為“縉”,故名縉雲山。正是這獨特的氣候,賦予了縉雲山甜茶湯色碧綠清爽,氣味芳鮮醇和,飲後多時,仍感香甜回味的特殊品質。1940年,郭若沫與友人遊玩此山時,就曾作詩:“豪氣千盅酒,錦心一彈花。縉雲存古寺,曾與共甘茶。”
縉雲山茶除了口味香甜,更含有養生健體的藥性。據廣西醫學院現代科學檢測,甜茶富含維生素C、E、B、A,微量元素鐵、鋅、硒、鈣等和人體必須的多種氨基酸、黃酮類物質,該茶性平味甘,清熱利濕,護肝益腎,藥食同功,具有“三抗”(抗氧化、抗癌變、抗過敏)和“三降”(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
為客人們進行茶藝表演
賞茶藝逛茶園,品味甜茶魅力
會議之後,來自重慶市北碚職教中心的同學們,身著旗袍,端坐在桌邊,正為客人們進行茶藝表演。伴隨著悠揚婉轉的琴聲,同學們手托茶具,時而緩慢柔和,時而旋轉靈動,可謂輕攏慢捻抹復挑,演繹了一首絕妙的“茶之曲”。
觀看完表演,記者又驅車來到山上的茶園。據協會工作人員介紹,縉雲山茶樹每年可採摘三次,分別在春、夏、秋三個時節。今年66歲的左梅是縉雲村的種植大戶,栽植了3000多棵茶樹,她告訴記者,每年清明前後的春茶採摘時期,她都要忙個十幾天,為了趕在嫩葉變老之前完成採摘工作,她和孫女兩人一去山上,便要忙一天。但辛苦是值得的,每個時節的茶葉,都能為左梅帶來好幾千的收入,跟未種植之前相比,收入翻了一番。
春共山中採香宜竹裏煎。好的茶葉還需經過一道道嚴格的制茶工藝,方能釋放茶葉的全部味香。縉雲山傳統的制茶,是用煤油,火候的掌握全靠師傅的經驗,如果火候不夠,煎出來的茶葉呈紅色,不僅影響茶葉的美觀,連口味都差了許多。對此,今年4月份,縉雲村購進了一套制茶機器,它能精確地控制煎茶火候,大大提高成品茶的産量。
喝一口,回味無窮
形成多方産鏈,推動甜茶發展
俗話説酒香不怕巷子深,但縉雲山甜茶的芬香卻因種植分散、技術相對落後、市場經營不夠規範,茶樹遭到大面積砍伐等問題飄不出千里之外。據縉雲村黨支部書記戴崇源介紹,目前該茶樹集中栽植45畝,加上散落的,年産量共800多公斤。
為了更好地支援推動縉雲甜茶特色農業産品,促進農民致富增收。北碚區縉雲甜茶專業協會負責人黃明超介紹,協會將積極參與縉雲山農家樂建設,形成縉雲甜茶——縉雲山農家樂、旅遊、養生等多個産品,逐步形成晉雲甜茶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北碚區農業委員會表示將從技術服務、品質把控、品牌打造三方面予以縉雲山甜茶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