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桅:“一帶一路”2.0 與1.0  有何區別

發佈時間: 2017-04-19 08:55:33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王義桅 | 責任編輯: 劉芳奇

關鍵詞: 一帶一路,區別,困惑,信號,治理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15 年底筆者參加國務院參事室和美國人對話“一帶一路”,談到鐵路、公路之外的油氣管道,由此論及中東、中亞的重要。但是,美國人説我們都實現頁巖氣革命了,你們修那麼多油路和管路有什麼用?調研中經常會遇到類似的相異思維,因此,2.0 版的提出首先來源於現實的困惑和理論的困惑。那“一帶一路”2.0 與 1.0究竟 有何區別呢?筆者從時間、空間和自身三個維度來比較。

時間維度:走出歷史,趕超走向創新

從時間上來説,我們最早是基於歷史,現在是“走出歷史”。筆者在阿富汗演講,“一帶一路”要讓阿富汗擺脫歷史,不再成為近代以來的“帝國墳墓”“政治博弈場”。所以,2.0將從原來的復興絲路精神到引領未來,從趕超邏輯到彎道超車,從工業化的梯度産業轉移的規模化追求轉為新工業革命的創新。

空間維度:65 個國家擴展到北極、南美

從空間上來看,原來沿線有 65 個國家,加上延伸國家和輻射國家;現在,目光可擴展到北極。南韓智庫與時齋勾畫了一個“鴛鴦蝴蝶圖”:因為北極冰川在熔化,左邊是通過東北亞經白令海峽的歐亞大陸,右邊是通過阿拉斯加到美國,南韓則在蝴蝶的當中,稱這是“一帶一路”2.0 版。向南可延伸到大帆船時代所達的智利、墨西哥,可以“智聯全球”。

自身維度:四大公域內追求全球治理

從“一帶一路”自身維度而言,第一個階段歐亞(非)大陸的立體交通網路,是要建立基建效應;追求有聚集效應和輻射效應的産業群;追求聯動效應的經濟走廊;這 3 項主要體現互聯互通的概念,看中的是歐亞(非)大市場,但在推進中出現了市場失靈現象。很多國家市場經濟不發達,中國就通過開放性金融來創造市場經濟條件。比如像烏茲別克這種雙重內陸國家,沒有公司願意投資修鐵路,按照市場經濟就貸不了款,但中國有國開行開放貸款;印尼的雅萬高鐵,日本競標中敗給中國,就是卡在當地政府不提供擔保問題上,中國有國開行擔保,就拿下了。

2.0 版本中資金髮展的模式上要設計更多的戰略制高點。比如四大未知疆域,即資訊、深海、太空、極地這些被認為是全球公域,非一個主權國家所擁有的,越早進入就可以擁有越多話語權。

習主席所説的經營“歐亞大舞臺”,就是海洋時代 2.0 版。歐洲人發現世界和新大陸時,海洋是作為交通運輸通道,而今該是探索深海的時代了,中國的“蛟龍號”已能深潛到深海將近萬米處。但總體上,我們對深海知之甚少。比如,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卻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 9 億年。從極地到熱帶,不管淡水還是鹹水,從水面到 90 米深處都有藻類生活。它們製造了大氣中 80% 的氧氣,所以,沒有藻類就沒有生命。又如,海洋動物用聲、光、化學、電等發出信號,用觸覺和嗅覺接收。深海時代,超過原來意義上的修路概念,海洋開發利用,海洋生態、大數據、海洋資訊要摸個遍。

1   2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