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

風險

市場是配置資源的決定性力量,金融則是市場的心臟。金融去杠桿,嚴防金融脫實入虛,站在這個角度,才能透透地弄清楚金融反腐背後的深意,才能把最近發生的一系列大事情看清楚。

從2008年至今,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加了100多萬億,大量資金在金融體系內空轉,左衝右突的巨量資金造成的後果就是股市震蕩、債市震蕩、房地産泡沫不斷膨脹。更糟糕的是,不少研究發現,我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也顯著惡化,甚至被浪費掉了,“金融不支援實體”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金融腐敗分子可以説是推波助瀾。

這一趨勢必須逆轉。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三去一降一補”,高層也一再強調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以金融去杠桿帶動實體去杠桿,把資金從金融體系內趕到實體經濟中去,各種措施相繼落地。

2015年股災至今,股市高杠桿得以控制。

2016年底到今年初,險資的兇猛勢頭被按了下去。

對瘋狂的房地産,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一個“炒”字道破了房地産的金融屬性。如果一家規模數億元的製造企業辛辛苦苦幹一年,還不如北上廣深賣套房賺得多,誰還會願意幹實業?正因如此,2017年伊始,房地産調控不斷加碼。4月10日,國土資源部放出消息:不動産登記今年年底全國聯網。這意味著,房地産稅有了基礎數據支撐。

4月初,雄安新區橫空出世,各路炒房團聞風而動,然而,《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第一時間實地調查與多方獲得的消息已表明,曾經的炒房思路在“千年大計”的雄安新區已經沒有市場。

此外,在其他金融領域,去杠桿也在次第展開。

要實現金融去杠桿,要防控金融風險,就必須把金融反腐推向深水區。這一點,在姚剛、張育軍、程博明等腐敗案對救市的影響中已展現得淋漓盡致。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振興實體經濟,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産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隨著項俊波的落馬,市場對“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的新金融監管架構也有了更多的想像。

有個消息值得解讀,4月7日,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在銀監會《關於提升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指導意見》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銀監會主動參與、自覺服從服務於監管協調,把部委的監管政策規制置於國家大政方針部署之下

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在中央強力的金融反腐風暴下,一個新的金融監管時代將要到來。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