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貪念是腐敗産生根本原因

“覺得太虧了”的張引還在悔過書中説,反思這些年思想蛻化變質的軌跡,自己“腐爛的根源”,還包括“貪慾之心”。

2011年11月的一天,徐州市泉山區某街道辦事處魏某來到了時任泉山區區委書記張引的辦公室,恭恭敬敬地遞上了一張5萬元的銀行存單:“張書記,這是我們街道給您發的拆遷項目的獎金,密碼和以前一樣,就是存款日期。”

張引很自然地收下了。

案發後統計,2007年9月至2012年10月,張引先後收受8個街道和兩個單位所送的“拆遷獎金”等40次,共計人民幣139.7萬元,平均每個月收到兩三萬元。

張引在悔過書中説:“由於我利欲熏心,自私和貪婪不斷升級。”

“我拿‘獎金’是公開的,特別是擔任書記後,‘獎金’一年比一年多,這還不夠,我甚至巧立名目私分公款,表面上把獎金作為鼓勵先進,實則是為了個人斂財的方便。”張引説,“有時長時間拿不到‘獎金’,我還會主動打電話‘詢問’:項目進行得怎麼樣了,加快進度啊,大家都比較辛苦,該鼓勵的要鼓勵啊!得到了這種暗示,他們也就心領神會。”

2014年5月,張引因受賄罪和濫用職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

貴州省水利廳原廳長黎平在反思自己違規違紀甚至犯罪的原因時,也認為“自私心和貪慾之害”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

黎平回憶説:“多年來,我為蔡某事業的發展搭建了平臺,提供了很多幫助。他承接水利工程項目,我給予了不少關照,蔡某也利用與我的良好個人關係在下面攬了一些工程。”

“在收受蔡某錢財時,也曾有過顧慮和動搖,最終都還是私心和貪慾之念佔據上風,從而作出錯誤選擇。”黎平説。

廣東電網公司原總經理吳周春認為,自己蛻變成為腐敗分子,“追尋根源,心存貪婪是根源”。

福建省南安市委原書記駱國清則表示,自己是“一個‘私’字在作怪,一個‘貪’字在膨脹”。

遼寧省撫順市原市長欒慶偉分析自己受賄的原因時認為,自己“貪權貪錢貪色”。

《法制日報》記者統計顯示,總計22份悔過書中,有10人將貪慾、貪念作為墮落的原因之一。

莊德水分析認為,腐敗官員這種貪念是一種積累的過程。收受第一筆賄賂時,心裏是不安的,但是過了一段時間,沒人發現,組織也沒找他談話,最後演變成更大的貪念,“當他們內心被金錢所誘惑,就難以控制,從而走向腐敗深淵”。

羅猛表示,腐敗犯罪是一種貪利型犯罪,普遍存在貪婪享樂的心理,行為人通過職務上的便利,貪污挪用公款或權錢交易收受賄賂,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佔有錢財。

“數據表明,心存貪念幾乎成為黨員領導幹部腐敗的共性之一,也是腐敗行為産生的根本原因。”宋偉研究發現。

領導幹部心理干預亟需重視

針對落馬官員在懺悔錄中的各種心態揭示,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對此,羅猛向《法制日報》記者表示,根據腐敗案例揭示的腐敗犯罪中的攀比心理、僥倖心理與貪婪享樂心理,從治理腐敗的角度,必須考慮到我國有幾千年的官本位思想,又處於轉型期這個特殊時期,因此可以通過落實監督制度減少腐敗發生的誘因,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社會環境。

莊德水認為,首先,黨員領導幹部要增強道德自律感,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治觀,明白從政的真正意義。其次,我們需要從組織角度及時關注領導幹部的心理健康問題,在重視反腐敗制度建設的同時,也要重視對領導幹部的心理干預,及時疏導他們在生活和工作中面臨的心理問題。

“從整個社會環境來説,我們對領導幹部、公職人員提出廉潔要求的同時,也要看到執行公務也是一種職業,有其作為一種職業的特殊性,進而培養公職人員的職業榮譽感,産生正向激勵。”莊德水告訴《法制日報》記者。

□ 本報記者   陳磊

□ 本報實習生 陳佳韻

製圖/李曉軍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