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原則成關鍵——

推進依法治理

2006年,又是一個春天,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作出法治浙江建設戰略決策。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錶也。法治為平安建設起到引領和保障作用。

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難題,是平安浙江建設重要抓手。依法解決信訪問題、突發事件、服務管理市場經濟是全國普遍面臨的三大難題,浙江都有了可行可信的解答。

突發事件尤其考驗政府治理能力和水準。浙江省早在2006年就建立健全預防處置群體性事件五項機制;2008年以來,“三色”預警機制已成為一種有效維穩工作機制;全省普遍建立的社會應急聯動工作體系則解決了突發事件處置中責任不清等問題。

在蘇村山體滑坡搶險救援等突發事件面前,浙江省的應急處置能力經受住了考驗。

推進治安安全、生産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網路安全等重點領域監管法治化,成為平安浙江建設的“試金石”。在護航G20杭州峰會期間,浙江省把推行和落實“實名制”作為遮罩風險、消除隱患的重要抓手,全面推進寄遞、瓶裝燃氣銷售、手機、出租房、農家樂(民宿)、長途客運購票等6大重點行業和領域“實名制”落地落細,消除了一大批公共安全隱患。

打造公正執法司法樣板,成為平安浙江建設的“磨刀石”。浙江省推進執法規範化建設,堅持執法司法為民,讓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2013年,浙江省制定出臺了33項防止冤假錯案制度,著力提高執法司法公信力。

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這一源自於嘉興桐鄉的基層探索如今在浙江基層社會治理中普遍推行。其中,村規民約發揮了大作用。2015年,浙江省組織推動全省28000多個行政村、3300多個社區全面開展制訂修訂村規民約、社區公約工作,完成率達100%。

隨著法治浙江建設不斷深化和公共法律服務全面覆蓋,“依法辦事”成為浙江人的自覺選擇。

一張網路安天下——

引領智慧治理

54年前那個深秋,“楓橋經驗”紅遍中國。

那時的人們很難想像半個世紀之後,這一經驗會發展出一種叫“網際網路+社會治理”的全新社會治理模式,並繼續領跑中國。

這一模式,基於一個叫“浙江政務服務網”的網路平臺。它覆蓋了50多個省級部門、11個市、89個縣(市、區)、4000多個政府機構。它規範權力的運作,推進便民服務。“最多跑一次”改革也基於這個平臺而建。

這一模式,應用於浙江省平安建設資訊系統、浙江省政法網和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其中,平安建設資訊系統是浙江省目前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終端最多的社會治理資訊系統,也是全國唯一一個全省聯網的社會治理綜合資訊系統。

這一模式,拓展了平安浙江的社會動員機制,讓居住在海島山區的群眾辦事不出村。即使在安吉大山裏的村民,仍可通過“平安家園”電視等渠道參與村莊的共建共用,與鄰居共護平安,請鄉賢共話發展……

作為平安中國的先行區,浙江的探索和實踐為“平安中國”提供了思想理論準備和地方經驗支撐。

“秉持浙江精神,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浙江,將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譜寫新篇章。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