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澤芳在圖書館查閱資料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一定要從娃娃抓起。”為了能讓孩子們從中華文化中汲取營養健康成長,年過七旬的董澤芳老師與一批教師、學者歷時三年多時間六易其稿,為青少年編寫了一套教育讀本《36品》。

董澤芳是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45年9月出生於湖北紅安。他高中畢業後回鄉當農民,擔任民辦教師多年。後來董澤芳通過努力考入大學深造,畢業後雖然工作崗位幾經調整,但一直沒有離開教書育人事業。一輩子和教育打交道使他對教育事業産生了深厚的感情。

近年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畢生從事教育事業的董澤芳也深刻認識到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性。中小學時期是一個人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雖然平生著述很多,但能在有生之年為孩子們編撰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成了董澤芳最大的夢想。

2013年,學生李濟林提出了與董澤芳相同的想法,兩人不謀而合,也得到身邊眾多同事的支援。很快,由董澤芳和李濟林牽頭,一個由40多位專家學者組成的編撰團隊成立。大家反覆討論,認為獻給孩子們的這本書,既要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精華,還要反映時代精神需要。經過集思廣益,一本《36品——青少年人文教育經典閱讀》(簡稱《36品》)的編撰構思被確定下來。

思路確定後,就是艱辛的編撰工作。為了商討編寫體例、確定編寫原則、收集資料、修改定稿,古稀之年的董澤芳經常泡在圖書館裏,還要拖著行李往返武漢——海南——珠海之間。沒有經費,他就自掏腰包。為了保證編撰品質,初稿出來後,董澤芳和李濟林先後選取武漢、廣州、海口三市的5所重點中學,一家一家組織學生試讀,聽取孩子們的意見。在歷時三年多時間六易其稿後,《36品》終於定稿。

《36品》共分三冊計36萬字,從36個方面對孩子們提出了個人品質追求。這36方面既包含了孝敬、仁愛、禮讓、勤儉等傳統中華美德,還包括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由於沒有資金出版,董澤芳自己掏錢5萬元實現第一版印刷。

為了檢驗新書的教育效果,董澤芳拿自己上小學的孫子做實驗。起初孫子並不樂意讀這本書,但在董澤芳的啟發下,孫子堅持每天閱讀一章,並寫下讀書心得。一段時間之後,調皮的孫子慢慢喜歡上了這本書。孫子對董澤芳説,讀了這本書後自己在學校和同學聊天的話題多了。有一次學校寫作文,孫子引用了書中的故事,還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更讓董澤芳高興的,是孫子實際行動的變化。“以前孫子大大咧咧,不重視禮節。後來孫子放學回家後,都會主動給爺爺奶奶打招呼。問他為什麼變化這麼大,孫子説‘爺爺你編的書上寫了要尊敬老人講禮貌啊’。”董澤芳説。

在試讀後,華中師範大學附小六年級語文老師楊小軍説,“這是一套充分考慮了讀者情感因素,文化底蘊深厚,既有教育意義又有個性特色的書”。武漢市64中的黨委書記王伶俐也對《36品》愛不釋手,她説這是一本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好書,並在學校推薦給學生們閱讀。教育家章開沅老先生看到這本書後欣然作序,説這本書是“獻給青少年最真摯的愛”。(連迅 趙夢琪)

  董澤芳和其他老師商討編撰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