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新的城市總體規劃草案28日出爐,要求2020年之後,常住人口穩定在2300萬左右。北京未來將緊密對接京津冀空間佈局,推動京冀、京津交界地區的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管控。

當天,北京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36次會議聽取並審議《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0年)》草案。這是自新中國建國來,北京第7次編制城市總規。

人口:2020年之後常住人口穩定在2300萬

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主任魏成林,當天就總體規劃草案作彙報説明。

魏成林説,北京以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為戰略定位,以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為發展目標。

至2020年,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實現階段性目標,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顯成效,“大城市病”等突出問題得到緩解,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初步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新局面。

至2030年,基本建成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治理“大城市”病取得顯著成效,首都核心功能更加優化,京津冀區域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

至2050年,全面建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京津冀區域實現高水準協同發展,建成以首都為核心,生態環境良好、經濟文化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世界級城市群。

魏成林説,至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要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之後長期穩定控制在2300萬人左右;至2020年城鄉建設用地在現狀2921平方公里基礎上,逐步減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

城市佈局:一主、一副、兩軸、多點

未來的北京城市結構將為“一主、一副、兩軸、多點”。

一主:中心城區,包括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澱區、豐台區、石景山區。一副:即北京城市副中心。

兩軸:即中軸線及其延長線、長安街及其延長線。

多點:門頭溝、房山、順義、大興、亦莊、昌平、評估、懷柔、密雲、延慶10個周邊城區。

同時,北京將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強化古都風韻。魏成林説,將推進舊城整體保護,加強三山五園的保護,加強世界遺産及文化、歷史河湖水系、非物質文化遺産等九個方面的文化遺産保護、傳承與合理利用。

協同發展:京津、京冀交界地擬統一規劃

當天,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代表市政府對總體規劃草案的編制背景過程、指導思想、規劃編制特點等進行了彙報。

隋振江説,規劃堅持四個中心的首都戰略定位,統籌謀劃北京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新藍圖,將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工作導向,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建設國際一流和諧之都為目標方向,解決大城市病為突破重點,緊密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科學謀劃區域空間佈局,做到功能清晰,分工合理,探索人口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

隋振江表示,將確定人口總量上線、生態控制線和城市開發邊界,遏制“攤大餅”式發展,實現由擴張性規劃轉向優化空間結構。同時堅持城鄉多規合一。

此外,草案重點説明瞭8個問題。

第一,關於國際一流和諧宜居制度評價體系

總體規劃草案,立足北京實際,充分借鑒發達國家研究成果,提出的國際一流和諧之都評價指標體系。下一步將根據市人大代表意見,進一步整合。

第二,關於首都核心功能服務保障

北京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四個中心的戰略定位,著力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有效疏解非首都功能,做到服務保障能力與城市戰略定位相符合,人口資源環境與城市戰略定位相協調,城市佈局與城市戰略定位相一致。

第三,關於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將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要求,規劃提出構建一帶一軸多組團的空間佈局。突出水城共融、藍綠交織、文化傳承的城市特色。

隋振江説,將堅持用最先進的理念和國際一流的經驗規劃建設,同時要處理好北京城市副中心與中心城區,與廊坊北三縣的關係。

第四,以資源環境為硬約束的“三條紅線”

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的要求,明確人口總量上線。劃定生態控制線。明確城市開發邊界,嚴控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實現城鎮空間集約高效發展。

第五,關於均衡發展

加快南部地區發展,促進南北平衡,帶動優質要素在南部聚集。

加強中心城區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山區和平原互補發展,促進內外均衡。

協調好居住、就業和公共交通關係,促進職住平衡。

第六,關於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

緊密對接京津冀空間佈局,推動京冀、京津交界地區的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管控。

第七,構建超大城市建設體系

規劃草案提出,建立多規合一的管控體系,建立城市體檢評估機制,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準等重大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形成與國際一流和諧之都相匹配的城市治理能力。

第八,關於維護總體規劃的和權威性

隋振江説,總體規劃經法定程式批准後,就成為北京城市發展的法定藍圖,具有法定效應,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隨意修改。

據悉,北京市政府已發佈總體規劃草案公告,北京規劃展覽館也將於明天同步公告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