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發現春天裏的農業供給側改革2

●技術之變:“只採春茶和秋茶,放棄夏茶”的茶園田間管理技術方案,不僅有效解決農殘問題,還能多産近2成優質春茶

●品類之變:川茶集團開發出的爆款單品“優黑優紅”,拿下全部産品5%的市場,還被台灣老闆買斷了島內經銷權

●陣型之變:省內外已有130多個“天府龍芽”品牌專賣店,在俄羅斯、英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行銷機構

3月26日午後,宜賓市翠屏區邱場鎮。

遲遲不願離去的倒春寒,讓今年的春茶採摘高峰比往年晚了十多天。 但這對江成芬等茶農來説, 卻是喜事。

“鮮葉50多元一斤,要是往年早就垮價啦。 準備多采些單芽,做好茶!”江成芬將一把鵝綠色的單芽丟進茶簍,抬頭笑道,“習近平總書記在電視裏説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得嘛, 我們茶農就是要多産好茶。”

晚7點,茶農們背著1500多公斤鮮葉匯聚到鎮上的金秋茶葉公司。經過一夜初加工,鮮葉變成毛茶,次日便在川茶集團精深加工車間,裝進漂亮的包裝盒。

江成芬不知道,自家産的茶葉已有個大氣的名字“天府龍芽”,幾天后,就將擺上成都、 北京乃至俄羅斯莫斯科紅場的茶店貨架。

著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葉春茶看似簡單的出川之旅, 卻經歷了從品質安全到産品創新再到品牌打造的“72變”。

變技術強品質安全 調整修剪期,科學使用乃至不用農藥

“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摧毀一個産業。”川茶集團生産部部長楊朝林還記得,幾年前,一家知名省外茶企在歐盟抽檢中被發現茶葉農殘超標,不僅被退貨,不久更是被迫關門。楊朝林説,守護舌尖上的安全是最緊要的事。

頭道安全防線,築在邱場鎮新國村茶農彭宗樹的茶園裏。

55歲的彭宗樹腰桿筆直地穿行茶樹間, 雙手翻飛採茶。不用彎腰,是因為她家的茶樹已“瘋長”到1.5米,比別人家高出一半,而且參差不齊。

在外行甚至一些同村茶農看來,彭宗樹家的茶園“管得差”。“不好看,但管用!”彭宗樹對自己敢於嘗試很驕傲。

在當地,傳統種茶是在頭一年 11 月不産茶的冬季修剪茶樹,這樣來年採過春茶後,還能採摘夏秋兩季茶。看似增收了,卻也有弊端。“冬天修剪,夏季氣溫一高就長蟲,只有買藥來打。”彭宗樹説。

“改變修剪期!”楊朝林説,經過幾年摸索,他們制定出“只採春茶和秋茶,放棄夏茶”的茶園田間管理技術方案,“清明後春茶完了再修剪,到夏天,沒嫩葉,病蟲無法生存。這不僅能有效解決農殘問題,還能多産近2成優質春茶,收入不降反增。”

彭宗樹嘗試後發現,春茶産量比以前高了3成,而且一片葉子就有一顆芽,個頭更大,“以前一畝茶園要買幾十元農藥,現在兩年都沒去過藥店了。”

宜賓市茶葉總站站長劉俊説,下一步將在全市大力推廣新的技術方案,同時通過茶葉院士專家工作站引進不同色度的殺蟲黃板,提升效果。

最關鍵的防線是鮮葉檢測。“以前農殘檢測起碼一天出結果,最新的農殘檢測試紙馬上到貨,抹一下就現原形。”楊朝林説,現在茶農即使用藥也是使用不溶解于茶湯的脂溶性農藥,施藥7-10天后再採茶。

變品類重産品創新 每月上一個新品,重點研發功能性茶

蔡廣兵很忙,即使週末也泡在工作室。 作為川茶集團技術研發部負責人, 他的任務艱巨:爭取每月上一個新品。

蔡廣兵的工作室展櫃裏,不僅擺放著開發出的綠、青、黃、紅、白、黑六大茶類樣品,還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新産品:荔枝紅茶、玫瑰紅茶、茶葆素、茶爽。

“以前,我們是綠茶為主,現在是‘6+X’ 多樣化終端産品,6就是六大茶類,X就是深加工産品和衍生産品。”蔡廣兵説,市場需要啥就産啥,或者有啥潛在需求,開發後作為技術儲備放在那裏以待時機。

紅茶、黑茶正越來越被市場認知。川茶集團就開發出“優黑優紅”,這個爆款單品拿下全部産品5%的市場,還被台灣老闆買斷了島內經銷權。

蔡廣兵今年的研發重點是功能性茶葉。 新品開發單上寫著“醒酒茶”和“安神茶”。

“宜賓是酒都,很多人建議,能不能搞個醒酒茶?”蔡廣兵説,他們通過在全國的門店調查後發現醒酒茶大有市場,於是跟成都中醫藥大學合作開發,現已進入研發中後期,年內可拿出試飲品。

清熱解毒的金菊綠茶、美容養顏的洛神紅茶、 生津提神的瑪咖黑茶、 減肥瘦身的山楂黑茶……如今, 川茶集團已推出一系列成熟功能性茶葉,此外還有紅茶饅頭、茶月餅、茶瓜子等周邊産品,總數達40余個。清肺茶類、茶香皂、茶藥品等也列進了蔡廣兵的研發清單。“功能性茶和衍生品比重僅佔總産值的10%左右,將來可能佔一半以上。”

研發功能性茶並不意味著疏遠大眾消費市場。蔡廣兵説:“名優茶市場不能放,我們要做老百姓吃得起、喝得起的茶産品。”記者在川茶集團科技園的産品商店裏看到, 售價在100元-300元適合大眾消費的茶品佔80%以上。

變陣型重品牌打造 共用省級區域大品牌,抱團征戰國內外

江成芬在茶園忙活時,200多公里外的成都, 川茶品牌促進會會長、 川茶集團董事長顏澤文正準備將她的春茶賣到台灣。

半月前,顏澤文赴臺參加第四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川茶大區域品牌“天府龍芽”讓台灣遊山茶訪茶葉公司董事長陳重良一路追到四川談合作。

“即將簽訂協議,準備利用川茶的早和遊山茶訪的渠道優勢,互相注資,開設門店,聯合出品,將天府龍芽賣到台灣乃至更遠。” 陳重良透露。

川茶緣何魅力大增?品牌出不了川,曾是四川茶人的痛。“都知道四川産好茶, 但沒有像西湖龍井那種叫得響、 見名知産地的大品牌。”顏澤文説,根本原因是千家萬戶産茶、千企萬企做茶、千牌萬品賣茶,沒抱團。

品牌短板逐漸突破是在2014年,130余家川茶企業抱團成立川茶品牌促進會。2016年,川茶大區域品牌“天府龍芽”問世,作為川茶品牌行銷聯盟企業的四川天府龍芽股份有限公司也註冊投運。隨後,川茶以“天府龍芽” 之名抱團征戰國內外,踏上品牌出川之路。

“省內外已有130多個‘天府龍芽’品牌專賣店,在俄羅斯、英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行銷機構。”顏澤文説,不久前“天府龍芽”還被國際茶葉委員會授予“世界名茶”稱號,為快速拓展國外市場再度加碼。

另一個好消息是,成都農發投、川茶集團3月已正式簽約注資四川天府龍芽股份公司,職業經理人團隊也已到位, 這意味著,“天府龍芽” 品牌運營將很快啟動。

記者手記

把區域品牌真正叫響

一葉川茶,是觀察四川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窗口。 川茶品牌打造的成功路徑, 將為其他特色農産品提供樣板參考。

川茶面積、産量居全國三甲,且是同緯度最早採茶區。 但四川4000多家茶企、1萬多個品牌,雜散亂不説,且八成茶葉以毛茶外銷。品牌,是川茶發展亟待補齊的短板。

我省已確定川茶省級區域品牌,並斥億元資金支援打造。但贏得商戰絕非易事,品牌之戰,最終比的是市場佔有率。

闖市場,關鍵靠企業。一些茶企對共用品牌還有顧慮,這時候,品牌運營聯盟企業和品牌協會應該找市場而非找市長,用直擊消費者心坎的現代行銷方式, 把省級品牌真正叫響,吸引更多茶企主動甚至付費來使用管理品牌,真正聚合優質資源構建穩定的利益共同體。

更希望看到,在區域品牌引領下,建立起四川茶企品牌集群,像川酒“五朵金花”那樣,讓川茶這把好牌贏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