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處理農村生活垃圾,重慶市梁平區兼顧了各個環節:前端,政府給配備垃圾箱、保潔員,鼓勵村民將垃圾兌換成生活用品,或就地轉化成飼料、肥料;中間,有專業公司負責經營轉運站、轉運櫃;後端,除了垃圾堆肥之外,還有新型處理線,將垃圾機械化分選、資源化利用。

村民黃義均,最近對撿塑膠袋、塑膠瓶特別上心。

“前幾天,半天時間就撿了19斤,去村裏換了一袋洗衣粉、一塊肥皂。”黃義均介紹,重慶市梁平區蟠龍鎮義和村採取了“垃圾換物”的做法,鼓勵村裏的低保戶收集白色垃圾。

垃圾分類,需要因地制宜、城鄉統籌。在“垃圾圍城”現象受到高度關注的同時,農村生活垃圾的分類和處理,亦不容忽視。

收集白色垃圾,可以兌換肥皂、食用油

生活垃圾中的有機成分,原本就是農民眼中的寶,收集、利用自然不乏動力。至於農村生活垃圾中的其他垃圾,要實現分類收集、全民參與,則要費些腦筋。

蟠龍鎮義和村,想出了“生活垃圾兌換生活用品”的法子。

走進義和村村民委員會,墻上貼著生活用品的兌換標準:收集5斤白色垃圾,換一塊肥皂;15斤,換一袋洗衣粉;30斤,換一桶食用油。

在兌換處,現場已擺好這些可供兌換的生活用品。村民撿拾來的垃圾過了秤,村委會值班的經手人在登記表上記錄好姓名、時間、重量後,就能完成兌換。

“通過這種形式,我們提倡村民參與收集白色垃圾,比如農藥袋子、塑膠袋、礦泉水瓶子等。當然,兌換的東西都是很普通的,難免會有人覺得,白色垃圾撿了老半天,才換塊肥皂。所以,我們先發動村裏的幹部、黨員、入黨積極分子以及低保戶。”義和村村委會專職幹部李德波説。

目前,整個蟠龍鎮已經準備推行這種模式,鼓勵村民把出門在外時發現的塑膠垃圾收集起來,兌換生活用品。

在村裏分類、收集起來的生活垃圾,又會如何處理呢?

在佔地3.7畝的蟠龍鎮生活垃圾轉運站,記者看到了兩台白色的封閉式垃圾轉運櫃。轉運站現在由國有企業梁平區潔美環衛有限公司經營,附近8個鄉鎮的生活垃圾都運到這裡,經過自動化機械壓縮,推放進垃圾櫃內。轉運站設計的生活垃圾處理能力為每天90噸。目前,每天實際的收運量在40噸左右。

當前,梁平處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還是衛生填埋。“後端的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需要很大的投入。”梁平區市政園林管理局副局長童富敏説,“我們許多鄉鎮的財政,基本只夠維持運作,辦事還要靠上面轉移支付。每月每戶收取6.4元的垃圾處理費,也遠不夠現在填埋處理的成本。買一個混裝式垃圾車,就得幾十萬。如果家庭前端做好了分類,而後端只能混在一起填埋的話,那分類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

鼓勵村民發揚傳統,就地轉化生活垃圾

在以山地為主的梁平,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主要路徑是“戶集、村收、鎮轉運、區處理”。

記者驅車出城,向東南部行進,在一座座丘陵之間蜿蜒穿行之後,來到了蟠龍鎮扈槽村。

在扈槽村的街道上,每隔一段距離,農民屋舍附近就設有一個垃圾箱。房前屋後,乾淨整潔,看不到塑膠袋、瓶瓶罐罐等生活垃圾。

“以前,生活垃圾一般都跟柴火一起燒掉。”村民鄧安英介紹,“不能燒、燒起來有臭味的,就倒在村裏的垃圾池子裏。”

如今,村裏的垃圾池已經拆了,政府給村裏設置了垃圾箱。“自家的垃圾,積滿一袋子了,就倒在那裏。家裏的菜皮什麼的,一般就回田了。剩菜剩飯,拿來喂雞、喂豬。”鄧安英説,“村上也有包乾村主幹道衛生的保潔員,每天清掃。村裏、組裏還要評選鄉風文明示範戶,乾淨整潔是一條標準。”

“我們這裡,基本上家家戶戶都養豬。長久以來,村民有一個習慣,就是把菜皮、剩飯當飼料用,或者倒在豬圈的糞檔裏,積肥回田。”童富敏説,“我們因地制宜,鼓勵村民繼續發揚這個好傳統,倡導將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將生活垃圾中的有機成分就地轉化利用。其他無法轉換為農業生産資料的垃圾,我們也已經落實了‘戶集、村收、鎮轉運、區處理’的要求,最終實現無害化,不讓其他生活垃圾污染自然環境。”

在城鎮常見的“家庭出售廢品”模式,在扈槽村並不流行。“這兒離鎮上遠,也很少有人來收廢品。來收購一次,可能還不夠油錢吧。”鄧安英錶示。

堆肥焚燒有局限,資源化利用受青睞

採訪中,一些鄉鎮幹部表示,對於廣大農村來説,尋找一項投資少、運作成本低、無二次污染的處理技術,以達到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統一,這是非常必要的。

處理農村生活垃圾,很多地方都採用堆肥的辦法。但有專家表示,這種方式也存在一些短板。首先,是堆肥週期較長。其次,是肥效不穩定。

至於焚燒發電的方式,也不適用於垃圾量比較少的農村地區。重慶三峰環境産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柴繼業介紹,在提供垃圾處理補貼和上網電價補貼的情況下,垃圾焚燒發電廠要實現盈虧平衡,至少得保證每天投放600噸生活垃圾。

以位於北碚區的同興垃圾焚燒發電廠為例,“日生活垃圾處理能力為1200噸。這裡每天實際接收的來自重慶兩個主城區的全部生活垃圾和其他幾個區的部分生活垃圾,已達1500噸。設備24小時運轉,保證了持續的垃圾處理能力。”柴繼業説。

“我們區常住人口是67萬。平常日生活垃圾産生量為300噸到400噸。”童富敏説,“現在,我們這裡有一家來自北京的機械化垃圾分選和資源化處理廠,已試運作了。等填埋場到期後,這個廠的三條處理線就能夠‘接棒’,滿足日處理需求。每條處理線,每8小時可以處理170噸的垃圾。”

上級規劃,讓梁平區和鄰縣聯合建設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但是,我們傾向於機械化分選和資源化利用。”童富敏表示,“如果效果確實好,焚燒發電廠也就不用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