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傑出青年、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國科學院“十大女傑”、中國女科技工作者服務社會獎……她的榮譽證書擺滿了書架。田世平——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學者,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資源植物研發重點實驗室果實採後病理學研究組組長,國際採後生物學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
近年來,田世平共發表SCI期刊論文140多篇,編寫中、英文專著16部;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7項,有的專利為企業增加上億的銷售額;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和二等獎4項,主持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31項。
田世平。本人供圖
陰差陽錯,走上科研路
1975年高中畢業後,田世平下鄉去當知青,幸運的是兩年後中國恢復了高考制度,田世平就成了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考生,這也是新中國建國以來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在高考填寫自願時田世平的理想是報考文科,以後做一名文字工作者。但父母建議她報考理科,學習科學技術,將來建設祖國。田世平的父親是1938年在山西洪洞參加革命,跟隨劉鄧大軍南下的軍人,解放後擔任了重慶市酉陽縣人民法院的第一任院長。母親則是一名婦聯工作者,他們沒有讀過多少書,所以希望子女能報考科學技術相關專業,為國家建設與經濟發展添磚加瓦。田世平聽從家人的建議,棄文學理,報考了幾個與國防相關的大學,但分數下來以後,她並沒有如願,而是被分配到四川農業大學。田世平説:“收到通知書時,心都涼了半截,但想想能成為我們學校考上大學的七人之一,也就知足了”。進入大學後田世平逐漸意識到自己專業的重要性,“民以食為天,農業是最基礎的專業”。
田世平畢業後被分配到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工作,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科研的興趣使她産生了出國留學的念頭。在當時,出國學習只有國家公派這一條途徑,且四川農科院一年只有兩個名額,需要工作非常優秀。1988年田世平通過了英語EPT等考試,1990年被國家教育部選派為中意政府交換學者,到北京語言學院學習一年的義大利語後,于1991年11月踏上了去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留學的征程。
砥礪前行,激發愛國情
“出國後才發現,國內跟國外的科研條件和研究水準反差很大,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田世平説。正是這鮮明的對比讓她更渴望留在義大利深造,學習更先進的技術知識。作為最老牌的世界名校之一,博洛尼亞大學招生少且成績高,最重要的是讀博士這四年她沒有任何經濟來源。但田世平對學業的認真態度以及執著的科學精神感動了導師,在導師的幫助下她拿到了四年的獎學金繼續求學。四年後,田世平不僅順利畢業,還獲得了優秀博士畢業生。
田世平生活照。本人供圖
留學義大利是田世平人生中很重要的經歷,在留學期間她深切的感受到,如果一個國家不強大,那麼人民在國外是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的。“一定要學有所成,中國人需要團結努力,讓祖國更強大。這種真正的愛國情,只有身在異鄉才有最深切的感觸。” 1997年5月在香港回歸祖國之際,田世平回到了祖國,來到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儘管當時國內的薪水微薄、科研條件艱苦,她仍然選擇繼續在科研這條路上走下去,這一走就是二十年。
服務社會,勇於擔責任
“科學家對社會是一定要有責任的。”田世平説,在義大利留學時發生的一件小事,讓她印象深刻。
“板栗保鮮過程中有黑霉病,容易爛掉,義大利傳統的防治方法是使用高二氧化碳處理,但處理後的板栗做成甜品時會變色。我的博士論文就是研究這個病原菌的生物特性,研究病原菌何時入侵到板栗裏、如何來控制。”之後導師便帶著田世平去到當地的企業,並把這項技術介紹給了他們。
做完報告後導師帶她離開企業時,她不解地問道“就這樣走了?難道企業不請吃個飯或該給點勞動報酬嗎?”這時導師反問道:“田,你的獎學金是誰給的?”“義大利政府。”田世平回答道。“那義大利政府的錢是哪來的呢?”導師又追問。“是納稅人交稅的錢。”“既然是納稅人交的錢,我們是不是有責任把我們的技術給企業用?他們用好了就會給國家交更多的稅,有更多的稅以後就有更多的人能拿到獎學金讀書。”導師一番話如醍醐灌頂。也因為如此,直到現在田世平所擁有的專利技術都是無償給企業和農民使用的,不收一分錢。
田世平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本人供圖
“用我所知服務社會是我的責任,盡我所能回報社會是一種榮耀。”田世平在獲得“女科技工作者社會服務獎”時這樣説。
1998年,田世平剛剛回國第二年,就被科技部一位領導請到了江西省永新縣處理一個棘手的難題。永新縣是一個井岡山革命老區,縣裏的農民在政策引導下廣泛種植李樹,但由於採摘和貯藏方式不當,導致李果腐爛嚴重,農民“豐産不豐收”。田世平來到縣裏了解情況後制定了李果采收和採後貯藏保鮮技術,通過規範果農的採果方式(用剪子採果代替竹杠打果),採用低溫貯藏使“芙蓉李”和“賴李”的保鮮期達到2個月以上,解決了農民賣果難的問題。地方領導緊握田世平的手説:“田老師,代表老區人民感謝您,給我們解決了生産大問題。”
田世平工作照。本人供圖
從那以後,大連的櫻桃、陜西的蘋果、山西的壺瓶棗、山東的萊陽梨、四川的枇杷、寧夏的枸杞、內蒙的沙蔥、壽光的蔬菜……這些地方特産的防病保鮮問題在她領導的團隊共同努力之下得到了一一解決。“通過我們的技術服務於社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這對我們科技工作者來説,就是對社會最好的回報。”田世平説。
傳播科學,桃李滿天下
為了將自己的知識與經驗無私地傳遞下去,田世平在做科研的同時堅持指導學生。至今為止,田世平已培養畢業了30余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他們中有4人獲得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20多人獲得中科院不同類型的獎學金和優秀學生,田世平也榮獲中科院優秀教師獎。除此之外,她每年都會抽時間參加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中國科學院婦工委和中國女生物學家分會組織的各种女科學家進校園活動,“我門不僅要傳播科學思想,還要給當代大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改變有些人‘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想法”。
二十多年來,田世平一直積極倡導科學精神、宣傳科學人生,為激發青年人對科研工作的熱情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傳播科學知識與自身的工作經驗,發揮優秀女科技骨幹的示範帶頭作用。從2012年起至今,田世平多次前往貴州、四川等地考察學習,深入了解貧困地區婦女兒童生活及受教育情況,站在扶貧攻堅最前沿。
對於那些有科研夢想的青年人,田世平也給出忠告:“如果你想發財,就不要做科學家。科學家是有責任推動社會進步的人,要耐得住寂寞,有一顆持之以恒的心。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田世平一再強調,青年人一定要有合理的人生規劃,社會需要多元化人才,每個人都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前提是有擔當、不自私,在做任何事情時要顧大局,有社會責任心。(中國青年網記者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