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3月23日,遊客在拉薩布達拉宮前拍照留念。隨著天氣轉暖,氣溫回升,西藏旅遊市場逐漸“升溫”,布達拉宮、八廓街、大昭寺等旅遊景點的遊客明顯增多。中新社記者 何蓬磊 攝

“本來那曲氣候環境就特殊,春季樹木萌動較晚。現在因為連日大雪,凍土還未消融,原計劃定在4月10日的種植時間又要推遲了。”

23日,藏北高原仍是白茫茫一片,那曲鎮植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負責人郝偉顯得有些焦急和沉重。他告訴中新社記者,目前那曲鎮生態修復的前期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就等著雪化了,我們選好的樹苗就可以運過來。”

2016年11月24日,西藏自治區政府與全球領先的生態修復企業億利資源集團簽約戰略協議,開啟了那曲鎮植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

那曲地區地處藏北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屬高寒地帶,凍土層厚,氧氣稀薄,風大天寒。極端不利的自然條件導致那曲地區行署所在地那曲鎮至今沒有大面積種樹推廣的案例。一種廣為流傳的説法是,那曲鎮成為中國“唯一一個沒有樹木的城鎮”。這也是西藏乃至中國生態修復的難中之難,是一項世界性生態難題。

郝偉介紹,那曲鎮之所以“種不活樹”主要有四點:風大,樹苗難以紮根;土壤多為高山草甸、砂石,難以“保水”“保肥”;紫外線強,地溫低,樹葉成長極易“生理性抽幹”;當地沒有絕對的無霜期,凍害災害不規律。“過去很多嘗試,春天種下,一個冬天,多數凍死。”

據2017年初西藏官方披露,未來10年,西藏力爭增加造林綠化面積2500萬畝,累積碳匯3055萬噸以上,推進重點區域造林、“兩江四河”(雅魯藏布江、怒江、拉薩河、年楚河、雅礱河、獅泉河)造林綠化、那曲鎮高海拔造林試驗等項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