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推廣——

需要土地配合、科技支撐、標準統一及相應補貼豬舍建設

種養結合,不僅使糞污處理無害化、資源化,而且改良了土壤、培育了地力、配套了有機肥、提高了農産品品質,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雙豐收。好處不少,那推廣有啥困難嗎?

付建勇介紹説,農牧脫節是影響種養結合推廣的一個重要原因。“種地的人變少了,土地撂荒的多了,畜禽糞便就從資源轉變成了污染源。加上現有的大型養殖場受土地的限制,自身沒有足夠的土地種植農作物消納糞便,使得這部分污染源始終存在。”

同時,養殖治污缺乏科技支撐也影響了種養結合的推廣。記者了解到,畜禽糞污治理模式多,工業處理技術仍然存在處理工藝單一、效率低等諸多技術問題,而種養結合也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技術參數及規範,污染治理科技支撐較弱。

此外,相關補貼應該更加精準到位。付建勇舉例説,現行的農機補貼更多覆蓋的是種植農機,對於畜牧農機的覆蓋還遠遠不到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種養結合的發展。

而作為種植戶的代表,當被問到發展種養結合模式困難的時候,老梁的一句話非常直白:“我們種地的拿出塊地來建養豬場不心疼,可這配套設施的建設,開銷可是不少呢。”老梁解釋説,第一期兩棟豬捨得配套設施及管網建設,自己投了五六十萬元,雖然長期看省了人工物料,但一筆投資下去,依然覺得吃力。

不過,老梁還是很看好種養結合的模式。“合作社還有幾百畝蜜柚田的有機肥現在得靠買來的雞糞維持,我們想儘快再建兩棟豬舍,真正實現‘自家田用自家肥’,省錢,更靠譜。”

綠色農業推廣步子再快些(記者手記)

老梁採用種養結合模式養豬、種蜜柚,邁出了種植業協同養殖業,向著綠色生態升級的步伐。

長期以來,種植業和養殖業互不相干,以致出現畜禽養殖成了面源污染、作物種植面臨有機肥短缺的現象。梓潼縣的嘗試,正是跳出了常規的思路,將種與養聯動起來,將無害化與資源化結合起來,最終實現了共贏。

除了梓潼的試點之外,四川其他地方也有許多新鮮嘗試,像“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立體農業和迴圈農業也正在蓬勃發展。如何推廣這些綠色農業模式,如何增加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産品的供給,考驗著眾多農業經營主體,更考驗著各級農業管理部門。

對於地方農業管理部門而言,應該在探索迴圈標準、提供技術支援、完善補貼政策等方面投入更多力量,讓這些綠色發展模式的步子再快一點、大一點,從試點走向加速推廣。如此,則能實現産品、生態和增收的多贏。我們期待餐桌上的綠色食品,更期待農村的碧水藍天和農民兄弟的開心笑顏。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