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黃濤
在200多萬鐵路大軍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每天利用列車運作間隔時間,推著探傷儀器在千里鐵道線上默默耕耘,低著頭、彎著腰,眼睛緊緊的盯著儀器上的顯示屏,對每一個波形進行辨別分析,搜尋傷損。他們就是鐵路鋼軌探傷工。
十年磨劍強技能
鋼軌探傷工作既辛苦又枯燥,既要有細心更要有耐心。在日復一日的重復中努力堅持,在日復一日的重復中執著追求,黃濤一幹就是13年。在黃濤家裏,厚厚的學習資料,掉頁卷腳的書籍,記錄著他的拼搏奮進。
打磨除銹、均勻涂油、儀器探測、觀測波紋、數據回放等等,每一個作業環節,他都總結出一套自己的作業要領,也總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傷損。他憑藉著精湛的探傷技術,鋼軌上再細小的傷損都難逃他的“法眼”。2013年,黃濤在全國鐵路鋼軌探傷職業技能競賽中摘得個人全能桂冠。
業餘時間裏,當別人打遊戲、刷朋友圈的時候,黃濤卻通過微信和全國18個鐵路局的探傷精英交流業務,見識了10多種從未發現過的鋼軌傷損波形圖。
黃濤喜歡隨身攜帶一面小鏡子,這是他保持10多年的一種習慣。“發現傷損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直接觀察。女孩子帶鏡子是為了化粧,我帶著它是為了查傷損。”黃濤説。
手到病除顯身手
業精於勤,業精於專。黃濤在工作實踐中注重對現場難題進行技術攻關。
冬季,作業探頭內部極易結冰,影響超聲波的正常探傷效果。他反覆摸索創新,採用膠粘探頭,不僅減少了對探頭的耦合次數,也大大提高了探傷檢測效率。近年來,黃濤共解決現場疑難雜症225件,完成小發明小革新4個。
“外觀檢查不可少,打磨除銹很重要,反擺轉探左右瞧,尺拉目測精細找,辨別真偽須做到,誤判漏判不得了,若要探傷品質好,作業標準要記牢”,這是黃濤經過多年的探索,總結出的鋼軌探傷作業“七字口訣”,在全局得到推廣,將現場作業傷損檢出率提高了30%。
2013年,“黃濤探傷工作室”成立。黃濤帶領團隊經過現場調研,反覆試驗,制定完善了15項作業標準,填補了多項探傷作業空白。
傳教幫帶展作為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工作中,黃濤是同事們的業務“120”,同事們遇到不懂的問題都會通過QQ群、手機短信等平臺與他交流。車間集訓時,黃濤負責為各個班組的工人講解,團隊的業務素質得到了顯著提高。
此外,黃濤還多次應邀來到蘭州鐵路局的其他單位,將看家本領傳授給更多的人。2015年9月,在全國鐵路探傷工職業技能競賽的閉幕式上,黃濤向來自全國各地的95名探傷精英作了經驗介紹。
2015年,黃濤25歲的徒弟青工孫陽陽在全國鐵路鋼軌探傷職業技能競賽榮獲了個人全能第一名,創造了一個團隊連續兩屆在全國行業大賽中奪冠的奇跡。
從事鋼軌探傷13年來,黃濤在蜿蜒的鐵道線上行走了31200公里,搜尋鐵道傷損處、發現了各類傷損鋼軌26000余根,記錄了30萬字的學習筆記……憑著辛勤的努力和付出,這名普通的探傷工為確保鐵路運輸安全暢通作出了重要貢獻。(稿件素材由全國總工會新聞中心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實習編輯:徐可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