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覽展出的“雞缸杯系列”藏品。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攝

一方面辦展者“感到委屈”,另一方面從博物館到網友都出現了質疑之聲。此番民間藏品引起的爭議並非孤例。2013年,民間博物館河北冀州冀寶齋就曾因其中“顛覆中國瓷器史”的藏品而引起關注。藏家辦展是否要保證展品的品質?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就此採訪了該領域相關人士。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長劉慶柱坦言,目前辦展確實沒有對展品鑒定的環節。但他同時指出,辦展覽應“首先尊重科學,符合科學性”。

北京市西城區文委主任孫勁松也認可上述説法:“這種純粹的展覽不存在經營性行為,屬於公益性的。這種博物館辦的民間收藏的展覽,只需要到文物主管部門報一個活動備案就行。如果涉及文物交易的話,就會有包括文物鑒定和相關文物交易資質等方方面面的監管。”

“從文物部門的角度來説,不負責對展品真偽做鑒定。而為了保證文物安全,對博物館的安防、技防條件有一些硬性規定。”他説。

孫勁松同時指出,民間收藏是國家收藏的有力補充,但是民間收藏當中有很多問題,包括藏品的來源問題、真偽問題等等。“尤其這兩年經濟發展了,很多人有錢了,把收藏作為一種投資工具,希望借此達到財富增值的目的,所以就衍生出很多問題。”

他説:“從理論上講,對於民間收藏需要有一個規範,但我們目前確實還沒有一個法規去規範它。”

而由於民間收藏的藏品來源複雜,孫勁松認為,如何規範也是一個難題。“怎麼花精力去確定藏品來源、真偽?你説我這個是祖上傳下來的,那我怎麼知道你這是不是從哪盜墓挖出來的,有些東西很難説。”

孫勁松表示,從整體來説,民間辦展應該是一個好事。“讓各種民間收藏進入到公眾視野,真是個好事。這樣各方的意見就出來了。用這麼一種公眾都能看的平臺,引發關於某些問題的討論。我覺得這種展覽是有助於規範民間收藏的。”(完)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