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3月7日電(記者張蓋倫)“目前國外正在研製的下一代載人飛船中,只有NASA(美國航空航太局)的獵戶座飛船具備載人登月能力。我國下一代載人飛船,要既能進行近地軌道飛行,又能執行載人登月任務。”7日,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五院載人航太工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代表向科技日報記者透露,我國新一代可重復使用載人飛船正在研製中,將瞄準世界最先進水準,並力爭與國際同步發射。

去年,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搭載了一位特殊的乘客——多用途縮比返回艙,這也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首次試驗飛行,驗證了我國新一代多用途飛船的返回艙新氣動外形和防熱結構。“我們獲得了完整的試驗數據,完成了初步評估。”

張柏楠表示,國外新一代載人飛船,在近地軌道上的最高載人能力為6人,登月載人能力大致為3至4人。“我們的設計指標,要達到或者超過這一水準。”

我國第一代載人飛船的首飛,比國外落後約40年。“新一代載人飛船,我們力爭跟國際同步。”張柏楠説。

目前我國尚未對新一代載人飛船項目立項。“如果我們等先立項再研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就會落後。因此必須提前投入。”張柏楠建議,國家對這種非商業性質的研製項目建立後補償機制,調動企業的創新積極性。

據悉,我國載人航太各項工作正在按計劃開展。今年4月中下旬,將用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2018年將發射空間站首個核心艙。張柏楠介紹,核心艙在軌測試完成後,將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保證空間站補給;補給到位後,再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