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芒果樹花開枝頭,桑樹吐露嫩芽,成群水鳥在水面上起落,四川攀枝花市二灘庫區靜謐而充滿生機。但就在3個月前,這裡可不是這般光景。那時,數萬口網箱星羅棋佈,阻塞河道,影響航行,水庫水體腥臭……

僅僅40天時間,攀枝花市集中力量攻堅,將63平方公里二灘庫區水域內的5.08萬口網箱全部拆除,將1.7萬噸成魚銷往全國各地,創造了全國拆除網箱的最快速度。還一庫清水給下游,留下永恒的綠水青山。

取消網箱養魚

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南麓的雅礱江,奔流1500公里後進入攀枝花匯入金沙江。1998年,號稱“亞洲第一高”的一道水泥拱曲壩斬斷雅礱江成就了高峽平湖二灘水庫,水域面積103平方公里,其中在攀枝花境內有63平方公里。

二灘蓄水後,為解決部分移民生計問題,當地鼓勵群眾網箱養魚。經過近20年發展,二灘庫區網箱養魚急劇膨脹,有養殖戶近千戶,網箱面積近40萬平方米,網箱養魚的年産量達2.7萬噸,佔攀枝花市水産業産值的近9成。長期的飼料投喂及湖中建立的釣魚棚污染環境,導致水庫水體富營養化加重,庫水腥臭發黑,生態亮起“紅燈”,水體從中營養狀態逐漸向富營養狀態發展。按此趨勢,據相關部門預測,到2020年左右,二灘庫區總氮污染物濃度將出現超標現象。

庫區不少群眾要靠水路進出,過多的網箱也影響航道航行安全,過往船隻須時時提防網箱及附屬設施。不僅如此,二灘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森林公園、4A級景區,去年景區被國家旅遊局黃牌警告,網箱養魚對攀枝花旅遊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擠壓,遊船不能暢遊雅礱江百里長峽,整體形象受損。沿岸群眾對網箱養殖也頗有怨言。

這幾年,攀枝花加快轉型,陽光、空氣成為最大的資源,由百里鋼城向康養勝地轉變,僅今年春節期間就接待遊客157.9萬人次,以康養為引領的旅遊産業正成為攀枝花經濟的新增長點。究竟是一個年産值3億元的産業重要,還是一個城市的轉型升級、還綠水青山的二灘更重要?選擇不言自明,但困難擺在面前,須及早動員、及早籌備。早在2014年,攀枝花市就決心用3年時間徹底解決二灘庫區網箱養魚問題,並立即開始宣傳和準備。去年11月,攀枝花市決定要在2016年12月30日前全部拆除密集分佈在63平方公里二灘庫區水域的鹽邊縣7個鄉鎮、米易縣2個鄉鎮共計954戶網箱養殖戶的5.08萬口網箱,一場浩大的攻堅由此開始。

集中攻堅 水質趨好

取消二灘庫區網箱養魚,意味著954戶庫區水上人家沒有了掙錢的營生,攀枝花失去了一個數億元的産業,全市水産産量和産值“縮水”8成以上。為化解矛盾,攀枝花市和鹽邊、米易兩縣須籌措3億多元經費對漁民進行適當拆除補償以及支援漁民後續發展。

為還二灘庫區凈水青山,攀枝花市上下齊心。從去年11月8日開始,整個二灘庫區如同一個巨大的高效運轉機器,對接每一戶養殖戶的市、縣、鄉、村黨員幹部組成的工作組,涌入庫區的拆除公司、購魚商家,大型吊車、貨車擠滿了每一個碼頭。

鹽邊縣漁門鎮黨委書記劉文貴回憶當時的情形:“我們24小時不合眼,只要養殖戶簽字拆除,我們立刻組織幹部協助養殖戶捕魚計重賣魚拆網箱一條龍完成。”漁門鎮有1.4萬口網箱,超過鹽邊縣網箱量的三分之一。網箱規格有30多種,與養殖戶確定補償標準,就需要無數次地做工作。

米易縣養殖戶趙洪坤有61口網箱,拆除網箱意味著一年至少減少了6萬元的收入。他擔心沒有新産業替代、存魚太多不願拆,經幹部宣傳動員,意識到不能因自己的利益而讓二灘環境日益惡化,加之知曉政府正幫助庫區群眾尋找替代産業,也有黨員養殖戶、村幹部養殖戶等帶頭拆箱,自己也就簽了字賣了魚“洗腳上岸”。

二灘庫區拆除網箱,攀枝花嚴格堅持每一戶養殖戶都要有一個拆除方案,每一戶養殖戶都要有一個上岸後扶計劃。鹽邊、米易兩縣千余名幹部全部壓到了庫區一線,他們在深冬凜冽的寒風中,構建了一組攀枝花黨員幹部的堅韌群像。僅僅40天,5.08萬口網箱全部拆除,而且是養殖戶全部自願拆除,1.7萬噸成魚全部同步銷售,各類釣魚棚、錨繩及漂浮物等也全部清除,二灘庫區恢復了自然的樣貌。

最近兩個月二灘庫區斷面監控點的水質數據顯示,庫區水體正從中營養狀態向貧營養狀態轉變。

讓上岸漁民生活有保障

“這是因為庫區沒有網箱了,環境變好了,行船也安全了。”在二灘庫區行船的船主任登權真切地感受到了庫區取消網箱養魚的好處。

但對於曾經的養殖戶、米易縣得口鎮農民張學龍來説,卻是轉型的陣痛。過去靠著庫裏陸續發展起來的52口網箱,一年純收入至少5萬元。現在收入銳減,就得想辦法彌補。好在前兩年已經意識到網箱養魚不會長久,張學龍利用家附近的礦山廢棄地復耕,經政府幫助發芒果苗、安裝灌溉水管,去年開始挂果,今年收入又將進入上升通道。

早在網箱拆除之前,攀枝花市就在謀劃如何在保護好二灘庫區環境的同時,發展好未來的二灘湖,帶動沿岸群眾有序利用青山綠水。攀枝花市縣正抓緊制定庫區發展規劃,堅持綠色發展,重點建設好二灘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護區,真正使攀枝花成為康養勝地。攀枝花市提出岸上找出路、水下找思路。岸上,充分利用庫區環湖路沿線已經培育成熟的芒果、蠶桑、青花椒等産業,為上岸的養殖戶尋找新的産業增收點;岸邊,利用碼頭、湖邊開闊地等資源,引進資金充裕、管理規範的大公司,讓庫區群眾以自願入股分紅的方式參與,打造吃、住、娛一體的親水水灘、小漁村,形成現代旅遊、觀光農業、休閒漁業等;水下,開展生態養殖,對庫區水質進行凈化。這樣,既能助力群眾發展又能保護庫區生態。

網箱拆除後,攀枝花市縣相關部門對鹽邊、米易兩縣9個鄉鎮的網箱養殖戶所在的村組進行了芒果種植、肉牛養殖培訓。這個春天,庫區漁民已經奔忙在荒山荒地上種植芒果。二灘庫區已翻開新的一頁,正開啟健康、生態、可持續的綠色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