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文農旅融合新模式,萬州將建我市首個國家農業公園!2月8日,記者在該區採訪獲悉,該公園總投資85.4億元,分為近期和遠期規劃,其中近期建設將於2020年完成,屆時市民可前往遊玩。
幅員228平方公里的鄉村旅遊綜合體
“建設國家農業公園,對萬州好處多多。”該區相關負責人説,國家農業公園是未來農村産業發展新方向,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體現,也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的有效抓手。去年9月,農業部會同14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大力發展休閒農業的指導意見》,鼓勵各地探索農業主題公園等新型産品業態。目前,全國已建成山東蘭陵、河南中牟、海南龍壽洋、四川溫江等國家農業公園,通過文農旅融合,促進周邊農民收入結構由單純的生産性收入轉變為集生産性收入、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和財産性收入于一體,加快了農業農村的轉型發展。
據了解,萬州國家農業公園涵蓋該區西南地區七鎮(高峰鎮、甘寧鎮、郭村鎮、龍沙鎮、瀼渡鎮、武陵鎮、響水鎮)、46個行政村、228平方公里,公園將劃分六大功能區:旅遊綜合服務區、現代農業示範區、牧野鄉漁觀光區、古韻果香體驗區、濕地民俗度假區及濱江美食休閒區,六個片區各具特色,相互補充、協調發展。
多種文化因素讓公園“看得見美麗、記得住鄉愁”
國家農業公園轄區內旅遊資源尤其是人文資源十分豐富,有歷史文化名人何其芳故居、三國東吳大將軍甘寧墓、清嘉慶年間的洄龍庵塔等,發展旅遊具備天然優勢。
“作為文農旅融合的範本,我們將在公園的規劃建設中體現多種文化因素,讓它‘看得見美麗、記得住鄉愁’。”該負責人説。
例如,三國文化和巴文化的實現載體是大佛寺、鼓樂長廊、甘寧墓、貫峰書院等;而古戰場公園、木櫪仙山、萬州龍舟基地、武陵中心碼頭、武陵老街、故城遺島等項目則將體現漢唐文化;水鄉文化方面,萬州區將建設東林寺、瀼渡中心碼頭、瀼人民俗風情街、岩口老街等項目;峽江文化方面,則將打造姜家祠堂、洄龍庵養生園、余家河休閒公園、古箭樓群等景點。
此外,還有萬州大瀑布、龍王洞、遊船碼頭、望江苑等自然山水型旅遊項目,以及伊甸花海、稻香觀光園、本草樂園、大唐荔園、水田農家等農業體驗型旅遊項目,為遊客提供豐富的旅遊體驗。
打造“農民的家園、市民的花園、遊客的樂園”
“菜地、花圃、苗圃、大棚設施、水景……一切都是圍繞旅遊的需要打造的。”該負責人説。
據他介紹,國家農業公園既不同於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園,與單純的農業旅遊、鄉村旅遊和以生産為目的的農業園區相比也有差異:一是主體不同,原來鄉村旅遊依靠農民,現在企業挑大梁;二是以消費作為帶動農業增長的主要方式,即根據城裏人的消費需求來定制農業生産,整個公園就是“大菜園”“大花園”“大樂園”“大公園”。這裡不僅有三峽庫區秀美的原生態阡陌田園、武陵江岸古鎮、木櫪仙山、禹安江灣、萬州大瀑布等美景,還有地道的武陵羊肉格格、土鱔魚、三峽生態魚等特色美食,“玫瑰香橙文化節”“黑馬油菜花節”“桑葚採摘節”等活動更是四季相隨。
在建成後的三峽農耕博物館,遊客不僅能看到三峽庫區悠久的農耕歷史成就,還能通過室內科普展示、室外田園實景展示、參與街區體驗等方式,集中欣賞到三峽地區農業技術演變過程,感受三峽農村民俗生活場景;在長江魚類大觀園,遊客們可以看到長江各類珍稀魚類;而在同鑫現代農業展示園,以物聯網為代表的現代農業種植模式在這裡得到集中體現,技術員滑動手機,就可以控制多個大棚土壤濕度、溫度,還可以自動滴灌、噴灑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