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學獎得主、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先生作為主祭人誦讀祭文。(廖松 攝)

中國網2月4日訊 2月3日,一年一度的“人日遊草堂”祭拜活動舉行,四川省杜甫學會專家學者、省內各詩人博物館代表、著名詩人、社會各界群眾齊聚草堂大雅堂前,祭拜先賢,緬懷詩聖,傳承中華文脈精神,弘揚民族道德華章。

上午十時,在盛裝儀仗的帶領下,伴著古韻悠悠的琴聲,莊嚴肅穆的祭祀隊伍緩緩走向大雅堂,主祭人茅盾文學獎得主、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神情肅穆、儀態莊重地分別完成了凈手、奠帛、誦讀祭文等環節;隨後,各界群眾在司儀的唱禮聲中向詩人塑像三鞠躬,以表達對詩聖杜甫的深深敬意。

祭拜儀式結束後,隨即舉行了“人日遊草堂”活動的另一項重要內容——“草堂唱和”詩會。今年詩會進一步挖掘“草堂唱和”以詩會友、以詩傳情的文化內涵,特別邀請了四川省杜甫學會的專家學者們、著名詩人、廣大詩歌愛好者、成都市中小學校代表參加本次活動,為廣大觀眾朋友獻上了一台精彩的新春詩會。

“草堂唱和”詩會上,精彩節目正在表演,熱情洋溢的氛圍,引來大批觀眾駐足欣賞。(廖松 攝)

朗朗誦讀聲、悠悠古琴聲回蕩在草堂詩情畫意的氛圍裏,別具一格的古典詩詞歌舞《詩樂草堂》、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詩歌吟誦《花重錦官城》、婀娜多姿的詩意歌舞《嫋嫋佳人》……精彩的節目,熱情洋溢的氛圍,引來大批觀眾駐足欣賞。一位來自雲南的遊客告訴記者,今天非常有幸能參加草堂人日詩會,看到有如此眾多的觀眾喜愛詩歌文化,作為一名熱愛傳統文化的中國人,心中倍感欣喜,非常激動。

“草堂唱和”詩會上,精彩節目正在表演,熱情洋溢的氛圍,引來大批觀眾駐足欣賞。(廖松 攝)

另外,在高適與杜甫酬唱佳話的另一所在地——崇州罨畫池還將同時舉辦“人日遊草堂”分會場活動,詩歌吟誦、詩書畫展覽、詩意歌舞表演等活動,以詩聚友,以詩傳情,共續詩壇佳話。

詩聖杜甫是大雅文化的代表,如果説詩聖祭拜儀式是後人表達對先賢尊崇的一種方式;那麼“草堂唱和”詩會則是傳承詩歌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今日的“人日遊草堂”活動不僅是一場歌頌友誼、傳承文化的節日盛會,更是一個弘揚中華民族魂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平臺。

 活動背景資料:

“人日”由來

何謂人日?傳説女蝸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晉人董勳《答問禮俗説》雲:“正月初一是雞,初二是狗,初三是豬,初四為羊,初五為牛,初六為馬,七日為人。”

“人日”與草堂的關係

至宋以來,每年文人墨客紛紛來到草堂祭拜詩聖杜甫。明清時期,這一祭拜活動流傳更廣。據史料記載,明初蜀王朱椿就開祭祀杜甫之先河。又據文獻《修杜少陵草堂以陸放翁配饗記》所載,“以涓吉日,以中牢祀先生(杜甫)。”中牢即豬羊二牲,反映當時祭祀杜甫是以豬羊二牲之中牢進行祭禮,可見祭禮極為隆重,説明瞭祭祀杜甫的活動由來已久。

至清代,人日祭杜已成為成都的一大風俗。溯其淵源,還要從杜甫與高適的友誼説起。當年杜甫漫遊時,曾與李白和高適兩位大詩人相遇,結下真摯的友誼。杜甫流寓成都時,高適正在蜀州(崇州)做刺史,經常資助杜甫。西元761年,高適在人日那天題詩《人日寄杜二拾遺》寄贈杜甫,表達對朋友的思念。西元770年,飄泊于湖湘的杜甫有一天重讀高適這首詩,當時高適早已亡故,睹物傷情,遂寫下《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以寄託哀思。從此,高杜人日唱和的故事便傳為詩壇佳話。清咸豐年間,時任四川學政的何紹基在果州(南充)返成都的途中擬成以上對聯。他熟知高杜人日唱和的典故,抵蓉後特宿于郊外,等到初七人日這天,才進草堂題就“錦水春風公佔卻,草堂人日我歸來”對聯。此聯一齣,文人墨客競相效倣,于每年人日雲集草堂,揮毫吟詩,憑吊詩聖。此後便成為成都人的一項重要文化生活。辛亥革命以後,此俗漸衰,直到1992年,杜甫草堂博物館為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首倡恢復人日遊草堂的活動,至今已成功舉辦二十五屆。

“人日遊草堂”活動秉承傳統民俗文化特點,重在詩歌文化,力求雅俗共賞,現已成為富於傳統文化內涵、極具成都特色的節日文化盛宴。每年人日這天,成都市民便扶老攜幼,相偕至草堂憑吊詩聖杜甫,吟唱杜詩,賞梅祈福。